民族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2)

第三,转变发展机制,为民族地区科学跨越式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民族地区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尤为突出。机制兴区、机制兴州、机制兴县应该是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之一。深化改革,创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要素充分涌现和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加快教育和医疗卫生为重点的事业单位改革,实现事业单位人员身份社会化,资产明晰化,管理法制化;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资金和资本营运水平;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依法自由流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公民自由迁徙。

第四,转变发展要素集聚方式,形成新的增长和发展极。应选择优势要素集聚战略,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后发优势。要以市场为基础,以资源为前提,以创新型人才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关键,吸引和凝集地区内外独具优势的发展要素,包括人力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信息要素等。应建设和引进能力型企业和能力型产业,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的竞争能力;整合地区内外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优化资本结构促进优势产业的开发,使优势资本向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聚集;依靠现代科学技术集聚发展要素,提高设施和产业科技装备水平;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不能再采用“饥不择食”的方式来集聚发展要素,造成低水平、重复性、小而全、污染大、效益低的建设后果;要实施优势要素集聚战略,高起点集聚各种优势发展要素,形成区域发展优势,增强区域竞争综合实力,形成新的优势明显的增长和发展极。

第五,转变社会管理方式,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积累的、影响发展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在推进科学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应加快转变社会管理方式,推进社会管理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和谐家庭、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和谐部门、和谐单位、和谐民族、和谐宗教、和谐边疆的建设,增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的基础。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进社会治安和边疆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宗教事业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依法加强跨境宗教活动的管理。有效治理毒品、艾滋病等边境社会问题。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各族民众政治精神素质,为加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2005年11月2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民族发展·红河论坛上的演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