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中东,目前全球近2/3的石油已探明储量处于该地区。这一区域的油田由于资源分布集中,储层相对较浅,因而易于开采,可经济开采率很高。因此,中东地区长期以来都是全球石油的主产区,每年贡献了全球60%以上的石油产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全球的“油桶”,同时也无可替代地成为了全球石油争夺的“火药桶”。在全球其他大部分区域,情况就不如中东地区那么优越,要么是石油资源低劣的贫油区,无法进行有效开采;要么就是探明的油田处于大洋或海底深部,开采的难度和成本急剧上升,可经济开采率很低。因此,石油开采的主战场依然在中东地区,中东的未来就代表着全球的未来。如果这里不妙,全世界能好到哪里去呢?而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目前正面临着这种不祥的征兆。2005年,美国石油专家马修·西蒙斯在所着的《沙漠黄昏》一书中,便对沙特石油供应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在查阅了大量有关沙特石油资源的技术文献及文件档案后,西蒙斯发现,沙特的油田开采起来要远远复杂得多,绝没有沙特领导人声称的那么乐观,其衰退速度比这个秘密王国愿意披露的速度更快。如果情况真如西蒙斯所怀疑的那样,沙特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或者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向全世界刻意隐瞒其石油产量和丰度的话,这对全球社会无疑是巨大的隐忧。
事实上, 西蒙斯的观点并非没有道理,他也不是孤独的怀疑论者。科林·坎贝尔对此同样深为怀疑,其鲜明的态度与西蒙斯如出一辙。坎贝尔在做独立研究之前,曾供职于壳牌等多家石油公司。他声称说,在其担任石油公司首脑时,他很少就石油的资源储量等问题说真心话,因为那是游戏规则。不按照公司的要求发言会破坏了游戏规则。最终的结果是,要么体面地说违心话,要么黯然地离开。坎贝尔最终选择了离开,并誓言要探寻清楚石油数字背后的秘密。
就像皇帝的新衣被揭开一样,有关石油资源储量的数字猫腻已经不仅限于沙特,信任危机似乎在蔓延。不少石油地质学家也怀疑科威特的石油储量并没有其宣称的那么多,两者相去甚远。而伊朗的情况也不妙,伊朗的油田正逐步开始分配生产。石油地质学家推测,这或许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同一种情况,即伊朗的石油可采储量下降得很快。
诚然,在乐观主义者看来,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石油勘探与开采的技术水平会不断提升,这有利于更多大油田的发现及石油绝对产量的提升。因此,石油的枯竭尚有待时日。如果做一类比,以人均70岁的当代普通人寿命为基准,用来衡量石油的社会寿命,那么石油目前的年龄大约就40多岁,与70岁的社会寿命终点还有一段距离。由此乐观主义者认为不必过分担心。
但是,这种看法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尽管40多岁距离终点还很远,但距离起点同样也很远了,因而已经没有扳倒重来的可能了,很有必要考虑“后石油时代” 的种种危机。此外,由石油消耗所带来的两难问题是,假如社会的进步还是建立在以消耗更多的石油这一基础上,那么这绝非福音,而会带来更悲观的结论,预示着石油耗尽的脚步提前临近。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消耗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基本上呈直线上升态势,今天我们日均油耗为8500万桶。按最保守的估计,到2030年,全球日均油耗需亿桶。一旦其间石油供应与需求出现差距,那怕是5%左右的供需缺口,都可能引发油价产生巨大的变动。油价重上100美元/桶看起来是轻而易举的事,到达200美元/桶的新高也并非戏言。届时,由石油引发的世界经济大萧条或许真的就爆发了。
总之,无论如何进行预警,我们现代的生活方式仍大量依赖石油,而且越来越严重;替代能源所占的比重只是九牛一毛。科学的警告远不及实用消费主义的说服力,多年来有关石油枯竭的无休止的呐喊似乎使人们耳根起茧了,人们甚至会反诘,几十年前科学家就说过石油要枯竭了,几十年过去了,石油还不是在大量使用吗?现实的社会还不是好好地存在吗?这真是一种可怕的认识。相比于危机本身,更可怕的就是人们对危机已经充耳不闻,这种漠然的态度会使整个社会对危机感到麻木。或许恰恰就在麻木的时候,石油枯竭的那一天便到来了。如果石油在后天耗尽,而人类又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话,整个社会将会是什么情形呢?一切不难预想,石油短缺所引发的社会危机将首当其冲。假若石油短缺仅限于对交通领域带来巨大的冲击,这种影响短期还可以克服。而一旦传导到石化工业,那将带来不可承受之重。因为石油枯竭之日,也就是石化工业消亡之时。以石油或其衍生品为主要原料的化工企业将会陷入无米可炊的窘境。今日之一针一线,衣食住行中种种稀松平常之物,大多是从石油中而来,石油的枯竭将会引发社会物质产品的空前匮乏。化肥短缺会导致农产品减产,塑料短缺会使一切涉及塑料原料的日常用品不再廉价易得。由此带来的食品短缺、包装品短缺、油漆短缺、颜料与染料短缺等诸多问题不一而足。像多米诺骨牌接二连三地倾覆一样,这种链式反应所产生的结果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将会增加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随着物质用品的匮乏,很多虚荣的行为将风光不再,先辈们曾经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或许将重新为后代们所熟悉。在乡下骑一骑毛驴赶路,城市里自行车叮当作响;夏天摇起大蒲扇,冬日里晒太阳取暖,难道这才是人类应该过的本分日子吗?实难想像!假若果真如此,那则意味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崩溃或倒退。人们无法回退到先前的物质条件下而逍遥自在地生活。
危机到来前就必须做出改变,这是人类社会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