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改革创新弄大潮(45)

同仁堂集团的第四个善待,就是“善待投资者”。同仁堂集团真正脱困,还是从改制上市之后。在同仁堂集团的领导层看来,股民买了同仁堂的股票,就是投了同仁堂的信任票,同仁堂要对得起这种信任。而“善待投资者”的最好办法,就是把企业“做长、做强、做大”,把“基本面”做好。中国的资本市场成立时间尚短,再加上种种其他因素,一些上市企业靠炒作甚至违规操作,谋求“扩张性发展”。这种企业不仅自己会垮台,而且会拖累股民和其他投资者。同仁堂坚持把“做长”放在第一位,就是一切从长远考虑,谋求“可持续发展”,不干那些寅吃卯粮的事,不透支未来,不盲目扩张,不干力不能及的事。一位同仁堂的投资者曾这样评价说:“别的企业有一说二,甚至有一说三,而同仁堂却是有二说一,甚至有三说一,和这样的企业合作,心里踏实。”

被媒体誉为“中国巴菲特”的林园先生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同仁堂、云南白药、贵州茅台这样的企业经过了百年的风风雨雨都没有倒闭,投资它们还有什么可怕的。”

虽然这只是林园先生的一家之言,不能作为“炒股”的金科玉律,但确实是有道理的,反映了股民对同仁堂的信任,而这也正是同仁堂要善待投资者的原因。

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同仁堂特色”,造就了同仁堂持久的辉煌。同仁堂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医药行业在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由于无序竞争而造成的给回扣、拿红包现象,已经不是罕见的事,可是同仁堂至今仍坚持不给回扣。同仁堂为什么能这么做?这种做法是否太迂腐呢?这一切都源自同仁堂厚重的企业文化。

第八节 文化提升竞争力

道德铸就企业魂

同仁堂虽然凝集着厚重的文化积淀,但是在大清王朝和民国时代,不要说没有进行过认真的整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散失了。在乐家经营同仁堂的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同仁堂那些质朴无华,却是字字金言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以义为上,义利共生”、“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以及管理理念、经营思想,都是以“堂训”、“族规”、“祖宗成例”的形式传承下来的。解放后,同仁堂虽然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过“百拿不厌,百问不烦”、“质量第一”、“为人民服务”等口号,开展过学天桥百货商场、学背篓商店和学大庆的活动,同仁堂文化也在无形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但是对于同仁堂自己的企业精神、经营思想和文化传承却没有系统总结和提升。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现代管理刚刚被引入中国,人们热衷的是学习日本和美国的各种企业管理理论,各类媒体都在介绍日本松下公司、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等外国公司是如何成功的,书店里热卖的是《亚柯卡传》和《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学习外国的长处自然是好事,同仁堂的职工和干部也积极努力地学习,可是学着学着,他们就有想法了。有人说:“咱们同仁堂的那些事儿,如果细琢磨琢磨,不是也挺有启发性,也能成为理论吗?”

“松下幸之助说,企业要有一个高尚的目标。同仁堂三百年前就提出‘济世养生,唯医药为最’,不就是高尚的目标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