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改革创新弄大潮(32)

同仁堂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每年的科技投入接近一亿元,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科研设施,有植化室、制剂室、仪器室、药理室,还有中试车间等;有五百五十多台套大型的科研仪器设备,如近红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全自动薄层扫描仪、全自动固液萃取系统等;有三百名多名科技人员。集团今后还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推进科研创新和中药现代化,突出企业的科研领先水平。除了发挥集团内部科技人员和广大职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以外,同仁堂也非常注重利用“外脑”,就是充分发挥北京特有的科技优势,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正是凭借着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开放的观念,同仁堂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市级科研项目,包括原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十一五”计划重大新药创新专项、国家科技部火炬项目等,并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仅从2000年到2005年,同仁堂集团公司共取得新产品批准文号9种,新增产品规格批准文号63种,新药的年销售额达数亿元。2004年,同仁堂制定了《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研规划(2004—2011)》,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创新蓝图,在科技创新方面,同仁堂的今天会比昨天好,明天更比今天强。同仁堂将继续在中医药的科学创新方面走在前面。

第七节 科学发展重在长远

“四个善待”以人为本

同仁堂是我国中药行业的老字号。在中国,老字号不计其数,然而时至今日,有的只能在史书上寻觅,有的连片纸只字的记载都不复存在,有的虽然也顶着个“老字号”的招牌,却是经营惨淡,勉强维持。而像同仁堂这样历经三百四十年的磨砺,不仅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而且有了空前发展的老字号,实属难能可贵。

即使不说古,只论今,也很发人深省。有人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二点九年,即使是大公司的平均寿命也只有七到八年,也就是说,大多数企业仅仅还在“儿童时期”,就不幸夭亡了。自从20世纪80年代来,多少曾经辉煌一时的名牌和大公司如昙花一现。如:“燕舞”收录机、“爱多”VCD、“巨人”电脑、“百龙”矿泉壶、“亚细亚”百货、“格林柯尔”等,还有多少人能从记忆中发掘出它们的形象?

其实,这种情况并非中国独有,有资料显示,美国有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五年,只有2%的企业能熬到五十年。名列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应当是最成功的企业了吧?可是它们的平均寿命也只有四十到五十年,其中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二十四年。为什么同仁堂却能够独步古今,延续三百四十年名声不衰,尤其是在成立集团公司后,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呢?因为同仁堂确有与众不同之处。

不同之一,许多企业都把“做大、做强”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可是同仁堂集团董事长殷顺海提出的目标却是“做长、做强、做大”,也就是说,同仁堂集团把“做长”放在第一位。如果考虑到这个战略思想提出时的背景,就会更加认识到提出“做长、做强、做大”是多么不易。当时,有相当一些企业不顾外部条件和自己的实力,盲目扩张;有些“成功企业家”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在“做大、做强”的口号中,自我膨胀,恨不得一夜之间就变成一个世界顶级企业。一些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也不顾实际,在“做大、做强”的口号中,或是“乱点鸳鸯谱”,或是“拉郎配”,强把一些利益不一致、产权不明晰的中小企业,组成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的“集团”,以为凑上几十条小舢舨就可以绑成一艘航空母舰,去闯荡商海的险风恶浪,占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