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政治运动拨弄老铺命运(1)

(1966—1976)

第一节 起风波强毁老匾

叹无知乱改药名

1966年,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深印记的一年。

北京同仁堂这个二百九十七年的老店,在这一年转成了国营企业。国家给私人工商业者的定息,不仅按当初的约定付到规定期限,而且又延长了三年,至1966年9月全部支付完毕。本来,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事,因为它说明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的改造顺利地走完了全过程。乐家各房昆季和那些不再拿定息的民族工商业者一样,都应当被视为普通劳动者了。然而,这时“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四个月了,这个消息湮没在铺天盖地的“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和“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标语口号中,以致许多人到现在还误以为同仁堂是被强行收为国有的。

同仁堂和乐松生都未能逃出这场历时十年的大劫难。1966年8月20日,一群年轻人闯进同仁堂,声称要“破四旧”,并且说“同仁堂”就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产物。他们不容分说,将同仁堂药店前庭悬挂的老匾拆下,丢在熊熊烈火之中。这块康熙年立下的,见证过八国联军之乱和日寇侵华暴行的老匾,无辜且无奈地被一把无知更无情的火焰化作了灰烬。

在当时的情况下,同仁堂的职工无法抗争,但是他们心中却愤愤不平,有人就说:“既然他们砸同仁堂的老匾,说同仁堂是‘封资修’,那他们得了伤风感冒,惊风不语,为什么还吃同仁堂的药?”

有的说:“同仁堂要真的是封建主义的产物,就是砸了匾也没有用啊!”

不光是老匾被砸了,就连近三百年的店名也被改了,“同仁堂”被迫改为“北京中药店”,同仁堂制药厂和提炼厂分别被改名为“北京中药一厂”和“北京中药六厂”。许多传统药品的名称,都被扣上“封资修”的大帽子,强迫改名。“仙人头”改名为“枯萝卜”,“佛手”改名为“手桔”。有人硬说“坎离砂”有宣传阴阳八卦之嫌,不得不改名为“驱寒止痛砂”;还有人硬说“安宫”的意思是“保卫皇宫”,“安宫牛黄丸”因此被改名为“抗热牛黄丸”。在这种无知且幼稚的“扫四旧”的风潮中,“周氏回生丹”被改为“时疫止泻丹”,“天王补心丹”、“益仙救苦金丹”被改为“补心丸”、“益坤丸”。有的药名改得简直就让人哭笑不得,比如“再造丸”被强迫改为“半身不遂丸”,有的顾客看了摇头说:“是治半身不遂呢,还是让人得半身不遂呢?看不明白。”

受极左思潮影响的人把祖国的医药学传统都视为糟粕,他们说,“杏仁、桃仁去皮纯属多余,用麸皮炒神粬、枳壳、僵蚕是白白糟蹋粮食,统统都应当废除!”他们还说,“药材切成饮片,不就是为了漂亮吗?谁喜欢漂亮?资产阶级的老爷太太啊!所以说饮片就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他们甚至说:“药材只要打成碎块就行了,干吗还要制成丸散膏丹和片剂?那纯粹是‘刮着大风扇扇子——没事找事’!”

这些无知的言行,不仅是对祖国医学的亵渎,而且严重影响了中药的质量。

中药发展的早期,我们的祖先的确是把药材拿来就用的。后来发现,经过炮制,可以增减药力或改变药性,起到人们希望它们发挥的作用。又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的祖先认识到把药材制成饮片或是丸散膏丹和片剂,更有利于携带,有利于服用,有利于提高药效。可是由于极左思潮造成的恶果,不仅让顾客在那些陌生的药名面前茫然不知所措,让同仁堂的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而且严重影响了祖国传统医药的信誉和人民的健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