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家解放同仁堂获新生(17)

通过“三反”、“五反”运动,乐松生对共产党的政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觉悟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认识到: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共产党既鼓励和扶持民族资本的发展,又要求私营工商业者守法经营,服从和拥护工人阶级的领导。这两者是并行不悖的。

1952年9月21日,由于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乐松生和工会代表经过多次认真协商,在退休工人待遇的问题上,达成了协议。这是同仁堂在“三反”、“五反”运动中的另一项重要成果。

同仁堂对退休职工的待遇一直没有作出过规定。历史上,同仁堂虽然有对贡献大的老职工赠房、赠地、养老送终,甚至为他们培养后代的事例,但是并没有形成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着铺东的好恶。因此,难免有顾此失彼,甚至是不公正的情况出现。现在定一个制度,按着规章制度办理当然是好事。经过协商,乐松生和工会代表一起拟定了男六十、女五十五退休的协议,同时对职工退休后的待遇也有了详尽的规定。这个协议受到了职工的欢迎。

其实,“三反”、“五反”之后,不光是职工高兴,老乐家也是喜出望外。“三反”、“五反”运动开始的时候,乐家有人抵触,有人发牢骚、说怪话,运动过后,他们很快转忧为喜了。因为经过运动洗礼的同仁堂竟有了一个他们意想不到的大发展。刚解放的时候,乐家各房每年照例在同仁堂各提取人民币一万四千元。1953年“五反”后,党和国家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和赎买政策。那时,出现了一个工商界人士常挂在嘴边的名词——“四马分肥”。

什么叫“四马分肥”呢?原来,党和国家对私人企业的利润,按照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金和留给资本家的利润(包括股息和红利)等四个方面制定了分配原则。其中上交国家的所得税约占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资本家的股息和红利约占四分之一左右。人们给这种分配原则起了一个形象、生动的名字——“四马分肥”。

当时,乐家有不少人都认为,说是“四马分肥”,到了自己这儿,能喝上一口汤就算不错。有人哀叹:“唉,打这儿往后,腰包就要越来越瘪喽!”

可是和他们想象的恰恰相反,实行“四马分肥”之后,同仁堂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了。加上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和老百姓的购买力空前提高,同仁堂一改解放前夕不死不活的状态,营业额猛增,乐氏四大房每年每房竟然能够分得人民币四万零二百八十九元,相当于过去的三倍。

乐松生在新中国刚刚建立,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形势下,听共产党的话,跟共产党走,不仅扩大了生产规模,改善了同仁堂的经营状况,而且带头认购国家建设公债,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为北京的建设投资,受到党、国家和人民的好评。与此同时,同仁堂也有了比较大的发展,职工从1950年初的一百九十人,增加到1953的二百八十六人。“同仁堂”,这个染着百年风尘的老字号正在新中国的霞光中渐露光彩。难怪当初在和平宾馆落成的宴会上,有朋友问乐松生:“乐老板,今天这酒喝得怎么样?”

乐松生笑着说:“今天这酒喝得痛快,这么多年,我心里也没这么轻松过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