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家解放同仁堂获新生(1)

(1949—1966)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乐松生难免彷徨

同仁堂新生老字号日见兴旺

乐松生回到了天津,又见到了这个曾经熟悉,现在却又陌生的大城市。这时的天津,阳光初露,彩霞缕缕,大地上嫩柳如烟,草含青青。海河中昔日的浊水已经远远流走,汹涌奔腾的是滚滚的新潮。天津有名的小洋楼虽然旧貌不改,但它们的主人或者已经远走高飞,或是仍在去留之间犹豫彷徨,或者已经洗心革面,正在向新时代的新人转变。到处都可以见到“打倒反动派”“解放全中国”的标语和迎风招展的红旗。一队队威武的解放军战士正在整装南下。这一切都在宣告着,这座城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共产党缺乏了解的乐松生到天津来,是因为这座当时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企业多、工人多、资本家也多;这里是达仁堂的发祥地,根基很厚,有什么意料不到的事,也好应对。乐松生因此把天津当成了他的“观潮亭”、“望海楼”,他想在此观望共产党是不是真的实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也观看时代的潮流会如何奔涌,以决定自己何去何从。

乐松生刚到天津,就关心达仁堂是否在战火中受到了损失,接着又问解放军是不是在店里驻军了。他的堂兄,主持达仁堂的乐肇基对他说:“解放军军纪严明,进城前说是决不扰民,进城后果然就是秋毫无犯,连老百姓家的门都不进,还真让人佩服。”

乐松生为此很是感慨,他想到当年抗战胜利的时候,日本军队刚走,就来了一拨什么“三一部队”,硬说达仁堂是“逆产”,把达仁堂的前院占了。后来国民党正牌军来了,把“三一部队”解决了,可是他们的一个营长又占了达仁堂的前院。最后达仁堂不得不花钱赎回了自个儿的院子。想到这儿,他对乐肇基说:“要不国民党的军队不经打呢,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啊。”

“不过,话说回来了,共产党打仗行,办工商实业行不行,还得再瞧瞧。”乐肇基说完还叹了一口气。

乐松生就问他:“你叹什么气啊?”

“你多看看就知道了。”乐肇基平时就不大爱说话,有心事的时候就更不爱说话。乐松生听出来了,他又有心事了。

不过几天,乐松生就得知,这时的天津,许多企业都遇到了困难:交通不畅,原材料不足,资金缺乏等,都是困扰和障碍。不过这时解放战争还在进行当中,这些困难都在意料之中,让乐松生感到不安的,是他周围的一些民族工商业者有这样的议论:“咱们是资本家。马克思说了,资本家是剥削工人的,应当被打倒。马克思是共产党的祖师爷,共产党来了,还不得把我逮去做苦役?我还不如趁早把厂子关了呢。”

“唉,我那厂子的工人说我是资本家,不但不让我管事了,还要把厂里的原料分掉。您说,这样一来厂子不就垮了吗?”

“现在是共产党的天下了,共产党自然是向着工人的,打这以后,就没咱们说话的份儿了。”

乐松生宽慰他们说:“共产党的政策明文规定‘保护民族工商业’,既然他们这么说,应当也就能这么做。解放军进天津和北京,说是不扰民,不都做到了吗?还是看看再说吧。”

话是这么说,其实乐松生自己心里也没底,这也是当时许多民族工商业者的普遍心理。同仁堂各房昆季也大都如此,当然也就没有心思认真经营,更没有心思发展。那时,只有乐元可经过共产党做工作后,在北京和沈阳分别开设了恒仁堂新店,其他各房都持观望态度。天津有的民族资本家对共产党不了解,甚至以为共产党会斗争他们,惶惶不可终日,更无心开工生产。有的害怕“共产”,竟抽逃资金,转到海外;还有的囤积生产和生活资料,造成市场混乱,物价上涨,原料匮乏,生产停滞。同时,一部分干部和工人片面理解党的政策,把民族工商业者当成打击的对象,不仅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工人失业的严重问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