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四房共管同仁堂(27)

乐达仁请人把那些废旧合同裱好,又写了上面那段话,并称“弁以数言,悬之座右”。“弁”古时是“帽子”的称呼,“弁言”也就是“序言”,或称“开头的话”,然后分送给各房兄弟子侄,希望他们能当作座右铭。

现在,乐达义重新提起这件事,好些人别说把它当座右铭了,竟连想都想不起来了。乐达义只好将此事再讲了一遍。这下倒是有人说:“有这么回子事,可后来撂哪儿去了,就不知道了。”

“嗨,想来了,我铺了箱子底了,后来破了就给扔了。”

也有人说:“我以为是没有用的旧账呢,生了火了。”

可能是乐达义的话震动了一些人,也可能是祖宗的艰辛创业感动了一些人,四大房终于同意改变各房都在同仁堂寄卖药物的“寄零”办法。

想当年,乐平泉为了警示后人汲取教训,不忘先辈创业之苦,把废旧合同都收集起来,他的苦心果然还起到了作用。

乐达义的一番良言,总算得到了大数人的同意。寄销制终于被取消了。同时,因为当时正值“废两改元”的时候,市面用银元代替银两,每百两银子兑换一百四十块银元。按这个比价,各大房每年的一万两银子也改成了一万四千块银元。

可是细料库怎么办?乐达义不愧当过警察厅督察处长,他想出了一个妙方,还是“偏方治大病”。从此,细料库没有了站岗的警察,却添了五把大锁,四大房各有一把,管库的另有一把,只有四大房和管库的同时来到,五把大锁同时打开,细料库的大门才能开启。同仁堂的账本上从此也变成了一片红,因为每一笔进出账目必须盖齐了四大房的图章才有效。这就是乐达义想出的“偏方”。

乐达义虽然长期担任京师警察署督察处长,但他并不是一个赳赳武夫,他曾经赴英国游历、考察,了解西方的现代化商业和产业;他又生长在乐家这个世代从事中药生产和销售的环境中,这都对他治理同仁堂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他又是个讲义气、重信用、乐善好施、与员工关系融洽的人。因此,在乐达义大刀阔斧的治理下,同仁堂又重现兴旺景象。那时乐达义觉得事业发展顺利,前途一片光明,在这种情况下,就想要给儿子乐松生办一场喜气洋洋、隆重体面的婚礼了。

乐松生是乐达义的独子,出生于1908年。那时许叶芬刚刚去世,老乐家正处在群龙无首的状态,而同仁堂的供奉御药,也因为清朝的迅速衰败越来越难以获利。在这种情况下,乐家更对这个男孩寄以了极大希望。

1928年,乐松生毕业于一所名校——北京汇文中学。以后又到天津,在天津育才商科学校,学习商业管理及会计学科,打得一手好算盘。毕业后他在达仁堂当了副经理,不仅有了商业管理的理论知识,更有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中国传统婚姻习俗和现代婚姻风尚共存的时期。按照传统,登门给乐松生提亲保媒的故旧亲朋不少,追着新潮向乐松生求爱示好的摩登女郎也不少。乐达义虽是出身于传统家庭,却并不坚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给乐松生自己择偶的权力。而乐松生对保媒说亲的,虽然以礼相待,却对亲事一概婉拒。对那些主动追求他的女孩又不冷不热、不远不近、不亲不疏。人们都弄不明白,乐松生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终生伴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