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四房共管同仁堂(22)

“正是。可是家父还曾经营救过李守常。”

“有这事?”乐达仁感到很奇怪。

“是啊,有一件事,我轻易也不便对人谈,你我关系不一般,不妨说给你听听。”

原来,杨度曾经通过孙中山认识了李大钊,但并没有深交。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北洋军阀你争我夺,为争抢政权,打得热火朝天。1927年,奉军进入北京,李大钊等人当时正在苏联大使馆避难。有一天,杨度突然让杨公庶到某地等一个人,并转告那人,奉军准备冒天下之大不韪,派兵进入苏联大使馆抓捕李大钊等人,希望李大钊赶紧离开苏联大使馆,避到安全的地方去。

“我照父亲的话做了。”杨公庶说,“不料李守常先生仍留在苏联大使馆,是何原因就说不清了。有两个共产党人接到我转去的信后,离开了苏联大使馆,都安全脱险了。李守常被捕后,家父还多方托人营救,那些天,他不辞辛苦,东奔西走,真是不遗余力。”

“如果李守常及时离开苏联大使馆,可能就不至于被害了。”乐达仁说,“那令尊大人为何要去营救共产党的领导人呢?”

“我总感到父亲和共产党有一种特殊的关系,是什么关系我就说不明白了。”杨公庶说,“父亲于1931年在上海去世时,有两位我不大认识的人来吊唁过他,后来有人告诉我,他们是共产党。一位浓眉大眼,举止潇洒,还有一位戴副眼镜 ,文质彬彬,给我印象极深。那时,抓共产党抓得很凶,为什么共产党还要不惧危险来吊唁他呢?”

“是不是因为令尊大人营救过李守常先生,共产党为表感激之意?”乐达仁只能猜测。那时他还不知道,其实他和他的后代,也和那位“浓眉大眼,举止潇洒”的共产党人很有缘份。

“嗯,这可能是唯一的理由了。”杨公庶沉思片刻,点点头说。这个谜,杨公庶和乐达仁在当时是无论如何也解不开的。要解开它,还要等四十多年。

经过一番艰苦的踏勘和反复思考,杨公庶对乐达仁说:“我看建新厂困难太多。我有一位朋友叫聂汤谷,原来在范旭东先生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供职,后来他自己在汉沽办了个化工厂,现在正打算扩建。我看我们不妨和聂先生说说,如果能合作那就好办了。”

乐达仁说:“那好啊,你就给牵线搭桥吧。”

几天之后,聂汤谷先生找上门来。一谈起来,才知道他和杨公庶同是湖南人。乐达仁笑道:“杨皙子先生曾有一句名言,‘若道中华国国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看来中国要富强真的离不开湖南人啊!”

大家一听,哈哈大笑,气氛也立刻变得更加融洽了。

聂汤谷少年时在湖南澧州钦山寺新式学堂上学时,就和后来成为中共重要领导人的林伯渠同窗。1907年,年仅13岁的聂汤谷东渡日本求学,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化学系,后来又赴德国留学,继续攻读化学,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杨公庶因此和他有了交往。

乐达仁和聂汤谷谈起合作的事,聂汤谷先是介绍了一番他自己创办的渤海化学工业公司。这家公司创办已经三年,能生产盐酸、镁粉等产品,当时中国市场需求量很大,他们想扩大生产规模却苦于没有资金。

“我有资金,你们有技术又有生产经验,我们共同振兴中国的化工业,一定很有前途。”乐达仁高兴地说。

“是啊,我们两家合作,那是如虎添翼啊!”杨公庶挥着拳头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