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四房共管同仁堂(18)

乐达仁一是觉得再争下去没有意思,只能是两败俱伤,二来毕竟是自家兄弟,还是适可而止吧。于是“树仁堂”撤出,宏仁堂便稀里糊涂地赢了一场商战。

不过,这一时期,乐家四大房最大的一场风波还是因为开设南京同仁堂分店引起的。

按乐家的族规和与朝廷的约定,同仁堂不设分店。因此,在大清朝,谁要是在北京以外看见了“同仁堂”,那一定是假冒的。可是1929年,南京却突然冒出了一个同仁堂。它是真的还是假的?别说一般老百姓分不清,就连乐家的人也为这事儿争得脸红脖子粗。

原来,1928年6月28日,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北京改叫了“北平特别市”。当时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曾经说过:“北平是一个封建气息非常浓厚的地方。”

北京人这个气啊!有人就拿着历史说事了:“自打南唐之后,金陵就留不住王气了,要不明成祖要迁都北京呢!他姓蒋的懂不懂历史?读没读过李后主的词‘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哼,只怕是将来有一天,这位总司令到了仓皇辞庙日,连一句歪诗都诌不出来呢!”

可是北平的百姓话能说上几篓子,气能生上一肚子,却顶不住当权者的一个印把子。政府要搬家,老百姓怎么也拦不住。大批的政府机构一走,北平的街面上一下子就冷清了,商业也萧条了下来。同仁堂斜对面就是大名鼎鼎的“瑞蚨祥”绸缎店,1925年瑞蚨祥的营业额是60万两银子,到了1929年已经跌到了27万两。这还算是好的,有的老板因为支撑不下去,竟寻了短见。

这时,乐笃周就提出,应当在南京开设同仁堂分号。他说:“别忘了,老祖宗就是‘供奉御药’起家的,不然哪儿有今天的同仁堂?现在国民政府迁都南京,不管是叫‘委员长’也好,叫‘大总统’也罢,我看和皇上也差不多。他们既然也食五谷,就要得病,得了病就得吃药。咱们在那儿开一家分店,没准还能得到‘供奉国民政府专用药’的机会呢!咱们老乐家不又有了振兴的机会了?”

这个主意遭到了其他三房的反对。乐达仁、乐达义说:“现在是民国了,不是皇上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的时候了。不可能再有‘供奉御药’的做法了。再说,祖宗立的规矩是有道理的,如果在南京开了同仁堂分店,在别的地方开不开?那时就会出现假冒的同仁堂分店,客户很难辨别,咱们也防不胜防。”

谁知,四大房还没有商量好呢,乐笃周就到南京去开设了同仁堂分号,由他的大哥乐佑申直接从同仁堂给他拨付资金和药材。乐笃周的资本不多,但是善于用有限的资本去办大事,而且富于挑战性。乐家其他三房知道了这件事,便群起而攻之。因为乐笃周一向喜欢和家人“对着干”,别人在哪儿开店,他就在哪儿开店,可是他的本钱并不多,于是就有人称他为“鸡爪子”。

他们指着乐笃周说:“你这‘鸡爪子’,什么到南京开分店,就是想给自己搂钱!”

还有人说:“行了,谁不知道,你一直想把乐家老铺都改成同仁堂分店。明着说是要扩大同仁堂的影响,实际上是为了把我们各房开的店铺都统到你们大房的手中。人家给你这馊主意取了个名字,叫‘大同仁主义’。我看啊,你这不是‘大同仁主义’,是‘大同仁美梦’,闭上眼跟真的一样,睁开眼就是一场空。没人上你的当!”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