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四房共管同仁堂(6)

乐咏西和他的长子乐元可都酷爱摄影,是“摄影发烧友”。他们尤其喜欢为京剧名角拍人物照,作品都盖有“永记照像”的印章。乐咏西作品中有一张“琴鼓图”,拍的是梅兰芳先生操琴,余叔岩先生击鼓。这张不可多得的照片,是当时戏迷和摄影爱好者收藏的热门。有一年,著名收藏家、文物鉴定家张伯驹先生开堂会,请了好几位大红大紫的京戏名角。说是堂会,其实是张伯驹先生为自己的故乡河南赈灾。那天有一出《失空斩》,张伯驹亲自演孔明,余叔岩饰王平,杨小楼扮马谡,王凤卿演赵云,程继仙饰马岱,这是余叔岩唯一一次演王平。其他还有杨小楼和钱金福的《英雄会》、小翠花的《醉酒》等,都是义演不拿戏份。乐元可为这些名演员照了很多照片,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永仁堂位于北京王府井。王府井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渐渐取代了前门商业区,成了北京最繁华的地段,是寸土寸金之地。永仁堂的经营不错,药也不错,不过,它最有名的却是“一贴膏”。为什么叫“一贴膏”呢?意思是腰酸腿痛、跌打损伤,只要用一贴就灵。再有就是因为求购的人太多,店里只好规定:每位顾客只能买一贴,故而被称作“一贴膏”。其实,它是在万应膏的配方上改进的。唯有逢农历四月二十八的“药王生日”,“一贴膏”才“无限售卖一天”,并且八折优惠。每到这一天,永仁堂都要从早上五点一直营业到晚上十点。许多人甚至专程从外地前来购买。据1937年的统计资料记载,仅这一天就售出“一贴膏”七百多万贴。永仁堂共开了三家,北京、包头、烟台各有一家。

“富商当琴师,药店卖京胡”,这是20世纪30年代北京的药行里流传的一个典故,说的就是沛仁堂铺东乐朴荪。因为二房乐仲繁的长子乐懿芝三十四岁时早逝,他的夫人看到各房的后人都开了店,就请人协助自己的长子乐朴荪在兴隆街开设了一家沛仁堂。沛仁堂的地点不大理想,门前街道不宽,又不大繁华,经营就比较困难。沛仁堂自己的主打产品称为“自由膏”,可治一般的皮肤病,销路一直不大理想。乐朴荪为此挖空心思搞促销。他是个戏迷,想了半天,找来了两个有些表演才能的员工,对他们如此这般地嘱咐了一番。过了没几天,就是农历四月二十八日的药王节。沛仁堂药店附近来了两位“神仙”,一位是孙悟空,另一位是猪八戒,一个尖嘴猴腮舞着金箍棒,一个肥头大耳耍着大钉耙。路人好奇,都簇拥过来看热闹。这两位“师兄弟”就拿出沛仁堂的药来,沿街赠送,一边还吆喝着:“买丸散膏丹、参茸饮片,请到沛仁堂大药店!”原来,这就是乐朴荪想出的促销办法,让孙悟空和猪八戒帮沛仁堂吆喝买卖。

有人说,乐朴荪对京戏的痴迷远胜过对沛仁堂的兴趣,这话确有道理。乐朴荪是位“名票”,不仅爱唱戏,而且爱拉琴。他早年和梅兰芳先生的琴师王少卿先生是挚友,中年后又拜梅先生的琴师徐兰沅先生为师,颇得梅派琴艺真传。他不仅粉墨登台,还在1933年为宝利公司灌制过唱片。当时京戏正是全盛时期,乐朴荪还设店自产自销京胡,有自己的品牌,据说还很受欢迎。沛仁堂在汉口及北京小市口有分号,小市口分号开张时,乐朴荪更是广邀在京名票清唱京剧,大过戏瘾。他还动用了当时比较新奇的扩音机等现代化设备,着实热闹了一阵。后来,乐朴荪干脆弃商从艺,当了一名京剧琴师,把那些“牛黄”、“陈皮”统统弃之脑后,终日沉醉于他的“二簧”和“西皮”当中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