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23我国城乡公共教育差距明显
小学自然仪器达标学校比例、建网学校比例、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初中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建网学校比例等的城乡差距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用教师学历衡量的教师合格率城乡差距不大,但教师高学历率城乡差距明显。2008年小学高学历教师比例城市为8796%,农村为6282%,城乡差距高达2514%;初中高学历教师比例城市为7593%,农村为4233%,城乡差距高达336%;在教师职称的城乡差距方面,中低级职称差距不大,但高级职称差距较大。2008年城乡中学高级教师占比差距为1326%,小学高级教师占比差距为807%。
资料来源:《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2007》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8》。
2民富优先有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
由于地区资源禀赋不同,经济潜在增长能力也有明显差距。国富优先下,把考核发展的指标集中在GDP增长上,使各级政府不论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可行性,一味地追求高增长,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也造成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2006年,中改院在调研时提出,由于西部地区各种自然条件的局限,在经济总量上要赶上东南沿海地区,很大程度上是不现实的迟福林起点——中国改革步入30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在全国GDP总量中的占比持续下降,2009年西部12省区人口占全国的279%,而GDP总量仅占全国的18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而在民富优先下,各地发展的考核不能仅仅局限于考核经济增长,要全面考察经济与社会、人文与环境、稳定与治安等多重指标。对于为国家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而放慢脚步、牺牲总量与速度的,应给予全国范围内优厚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奖励,并逐步建立地区间横向转移支付的体制机制,由此缩小地区收入差距。
3民富优先有利于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国富优先在行业领域中突出地表现为大量垄断性尤其是行政垄断性行业的存在,这已经成为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从世界各国行业差距看,我国的行业差距,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衡量,都处于较高的水平,特别是垄断行业的收入大大超出行业平均水平。《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8)》中列举了18个行政性垄断行业,指出其职工总数占在岗职工人数的108%,工资总额却占了全部行业的172%。马光远消除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体制基因[N]新京报,2009-05-19有统计表明,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顾列铭中国低收入者调查:2010我们会涨工资吗?[J]观察与思考,2010-2-4。2008年我国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61841元)是最低的农、林、牧、渔业(12958元)的477倍。如果把垄断性行业的住房等各种福利待遇统计进来,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的《国民收入分配状况与灰色收入研究报告》认为差距在7倍左右。而国际上公认的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合理水平在3倍左右,超过3倍则需要加以调控。中改院2010年改革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6299%的专家认为,在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途径中,规范垄断行业收入,尤其是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红收租”最为重要。为此,亟须在民富优先下,完善国有企业收租分红制度,扭转行业分配差距过大的局面。
专栏24我国工资增速疑被高估
国际劳工组织(ILO)发布的《全球工资报告2010~2011》报告显示,金融危机后全球工资增速几近折半。而我国增速“引涨”全球工资,超欧美国家达5倍之多。
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全球工资平均增速为28%;而2008年和2009年,工资增速分别降至15%和16%,降幅近半。事实上,2008年全球工资增长15%,2009年16%的平均月工资增长速度还是我国带动的。去除我国的增长数据拉动因素,两个数字立即缩水到08%和07%,整体拉低半截。ILO指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巨大的劳动力人口及快速的工资
增长,对全球工资增长的统计数据影响重大。
不过,国际劳工组织高级经济专家李明宪(Sangheon Lee)与国际劳工组织高级工资研究专家DanielVaughan-Whitehead(丹尼尔沃恩-怀特黑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却表示,中国的数据并没有那么乐观,而是被高估了。他们表示,中国官方公布的2009年的薪资增长达到了约12%,但是中国统计局纳入的数据大部分为国有企业的工资收入数据,而实际的私有部门工资增幅仅为66%。也就意味着官方的数据被高估了。
资料来源:黎史翔,王进雨国际劳工组织专家称中国工资增速疑被高估[N]法制晚报,2010-12-18
三、民富优先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1民富优先有利于实现起点公平
在发展型新阶段,广大社会成员要求起点公平,要求平等的发展权。民富优先要求国家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通过为困难群体提供教育、健康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扩展他们的可行能力,使他们能够与其他社会群体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转型时期,社会成员在财富和收入分配方面有较大差距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国家可以在民富优先导向下,通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缩小财富和收入分配差距,最终实现人的发展的起点公平。国家扩大对农村、落后地区、困难群体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将大大提升人力资本投入,有效保障人的发展的起点公平。
2民富优先有利于保障过程公平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国家集中社会财富办的许多企业成为行政垄断企业,这些企业在竞争中比民营企业享有更多的行政垄断特权,使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过程公平难以实现。而民富优先的改革,要求打破行政垄断,赋予容纳绝大多数人就业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以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制度环境。民营经济“新36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参与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公用事业领域。这是民富优先的重要举措,既有利于壮大民营经济,还有利于使民营经济成为参与公共领域、社会事业建设、推进公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3民富优先有利于促进结果公平
国富优先在两个方面加大了结果公平的难度:一是在初次分配领域,垄断行业和不平等竞争现象所造成的分配差距过大,这种差距很难通过再分配进行矫正;二是在再分配领域,收入调节在许多情况下是逆向调节,就是初次分配收入高的人,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水平也高。民富优先与国富优先的发展理念恰好相反,既要求在初次分配中减少国家收入的比重,打破行政垄断,使各类企业实现公平竞争,削弱因政府因素所造成的不平等,还要求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在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此,民富优先更有利于实现结果公平。
第三节民富优先的战略选择
释放和扩大社会的总需求,形成消费主导的基本格局,既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追求。这些年来,我国在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的同时,消费率持续走低,主要矛盾在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严重不合理。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严重制约了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提升,关键在于形成公平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眼于中长期发展,民富优先的战略选择,就是要实现从物的发展到人的发展的导向转变,从经济总量向国民收入的导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