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12新阶段公共产品短缺的压力逐步增大
新阶段我国公共产品短缺有自身的特定背景,其中一个最大的背景是由生存型向发展型阶段迈进,广大社会成员对自身发展的需求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由于政府转型的滞后,公共产品供给没有及时跟上。从基本国情看,公共产品短缺与整个发展趋势密切相关。
——人口老龄化对公共产品短缺有重要影响。2000~2009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26亿增长到167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2%提高到125%,大致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0%以上,相当于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多,社会对医疗、社会保障的需求大幅上升。农村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同时农村养老保障存在很大缺陷,老龄化的不良后果将主要发生在农村。据某省调查显示,2002年农户用于养老的费用达到每位老人824元,养老费用占农户家庭年纯收入的85%,农民养老的负担很重。
——城镇人口的扩张凸显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长期以来,城镇是提供公共服务的集中地和主要载体。公共产品短缺很大程度上与城镇化加速有关。据测算,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从1979年的184%上升到2007年的444%,公共产品短缺与城镇化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突出表
现在已经被计入“城市化率”的大批农民工却还没有进入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面向他们的公共产品极为短缺。现阶段农村可转移的剩余劳动力存量至少有25亿,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制度成为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制度性障碍。
——劳动人口增加凸显公共就业服务、公共医疗卫生和基本社会保险等公共产品的短缺。在老龄化最高峰的时候,我国仍然有6~7亿的劳动力,在经济上升和繁荣阶段,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并不那么突出。但是在经济增长放缓、衰退时期或结构调整时期,就业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等与劳动就业相关的公共产品的需求将大大增加。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就凸显出公共就业服务等公共产品的短缺。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跨越的时期,劳动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关键要素,同时,劳动力的增速将在2015年后进入下降通道,数量型人口红利趋于消失,质量型人口红利则需要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这将使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需求大大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会进一步突出。
资料来源:迟福林第二次转型——处在十字路口的发展方式转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图122006年我国与部分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情况(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注:中国为2008年数据,英国为2005年数据。
图132006年我国与部分国家医疗支出占GDP比重情况(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