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在现代腾飞(1)

喝到月亮下山!

大学毕业后,“内乱煽动罪”的前科就像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我不放。我不但行动不自由,而且也找不到工作。

我一连去了好几家公司应聘,每到第二次笔试或面试,就再也没有下文了。有一天,偶然在一张报纸的角落里看到一则广告—“招聘出国工作人员”。我像触电般地被“出国”两个字吸引住了。在当时,只有极少数公费留学生和政府管理人员才有机会到国外去。在60年代令人窒息的政治气氛中,出国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选择。

我仔细地阅读那则招聘广告,原来是一家名叫“现代建设”的公司在为其泰国工地招聘现场工作人员。

1965年5月,我向当时还只是中小规模的现代建设递交了求职书。第一轮笔试感觉还不错。忐忑不安地等了一个多星期后,我收到了一封“人事部长邀请面谈”的电报。如果笔试合格,只要通知我面试的时间和地点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和人事部长面谈?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现代建设的人事部长拿起我的档案,面露难色地说:

“你的笔试成绩很好……不过有学生运动的前科啊……现在上头还不知道,可我们得马上报告。你能想想什么办法吗?”

我能有什么办法呢,连个诉苦的人都没有。

思来想去,我决定来个正面对决。回到家我就写了封信,收信人是当时的总统朴正熙。我在信上如实写下自己的“前科”,阐述了学生运动的纯洁性与爱国热情,然后强烈批评当局阻止个人走向社会的做法。

几天后,青瓦台负责民政事务的李洛善先生联系了我:

“对挑战国家体制的人进行惩罚,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另外也是要给那些企图搞学生运动的人敲个警钟,所以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过一会儿,他又试探性地问我:

“你有没有想过在国营企业工作,或者出国留学?我愿意帮你努把力。”

我断然回绝说,没有此类念头。离开前我扔给他一句话:“如果国家阻挡了一个人自力更生的道路,那么国家将永远亏欠于他。”

这句话,其实我说过就忘了。很多年之后,在我担任现代建设公司社长的时候,我又见到了那位时任国税厅厅长的李先生。他对我说:“当时你说的那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所以后来我又重新召开高层会议,决定以只干工作为条件,同意你进入现代公司。”

现在回想起来,那句话实在唐突,但我从心底里感激认真对待那句话的李先生。

几经周折,我终于在1965年6月参加了面试。那次的面试官共有6名,包括郑周永社长、李春林常务、权奇泰理事等。郑社长穿着印有“现代建设”的工作服坐在中央。

我报了自己的名字,郑社长把目光从我的履历书移到我脸上。

“你认为,建设是什么?”

“我认为是创造!”

“怎么说?”

“因为它是从无创造出了有。”

“你还挺会说话。”

郑社长微微一笑,但随后,他对身旁的人说了一句令我瞠目结舌的话:

“最近油嘴滑舌的人挺多啊!”

接下来他们又问了我几个问题,可以看出那些面试官对我的学生运动“前科”有所了解,但却只字不提。

等待面试结果的那几天,我简直如坐针毡。一个星期后,终于收到“请于7月1日开始上班”的录取通知书。

我被安排在总部工程管理部,在那里工作了3个月。进公司后不久,我就发现企业组织存在着严重的官僚化现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过了下班时间,职员们还得看上司的脸色,继续忍耐着坐在椅子上。这在当时是极为普遍的事情,但我实在觉得忍无可忍。于是,我对职员们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了一些对于官僚化组织的意见,职员们几乎是一边倒地要求改善这一状况。最后,我将调查结果向上级做了报告。作为一个“身份敏感”的新职员,我不怕引火上身,我更看重的是企业的利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