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无显著性别差异,它是由脑血管壁本身的病变引起的。脑血栓一般起病较缓慢,从发病到病情发展到高峰,多需数十小时至数天。这种病常在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生。一些病人往往睡前没有任何先兆症状,早晨醒来时发现偏瘫或失语,这可能与休息时血压偏低、血流缓慢有关,但也有一些在白天发病的病人,常有头昏、肢体麻木无力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前驱症状。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由于脑动脉硬化,管腔内膜粗糙、管腔变窄,在某些条件下,如血压降低、血流缓慢或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内凝集成块,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从而使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而发病。
脑血栓即将形成时,脑部血流减慢淤滞。此时机体将出现各种代偿机制。其他病变较轻的血管内皮细胞等加速合成释放一氧化氮等舒血管和抗血小板凝集物质。机体代偿功能较强时,表现为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机体失代偿时,血小板黏附聚集诱使血栓形成。在急性脑血栓形成期与超早期,与一氧化氮含量降低有关,血栓形成后脑水肿期,一氧化氮可能参与脑组织损伤。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早期给予一氧化氮供体治疗可望改善预后,脑水肿时则不宜给予一氧化氮供体治疗,应加强抗氧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