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拆迁出了人命案(2)

同样一件事,道理都是由人讲,权力就是道理,权力越大,道理就越多。经丁志强这么一说,其他几个副市长即使心里有一万个不赞成,口头上还要恭维他决策英明,行动上还得遵照执行。你要公然反对,或者顶着不干,可以让愿意干的人代替你干。这就是官场,是人人皆知的游戏规则。

市政府的决议就这样形成了,区里、镇里谁敢不执行?明明知道是错的,也得执行。于是,层层往下压,区里把任务压到了镇里,镇里又压到村里,村民们听了,一下炸开了锅。有的说,政府的好心我们领了,但是要我们造楼坚决不同意。我们住了几十年的土房子,不习惯住楼房。如果政府真的关心我们老百姓,心里装着我们的话,就不要再增加我们的负担,直接为我们盖楼好了。有的说,政府搞形象工程,却让我们老百姓埋单,这是什么逻辑?我们坚决不干!也有的说,我们一家四口人,用不着造三层高的楼,要那么多房子干吗,我们又不开旅店。

村民想不通,区、镇、村三级干部就深入到村民中做工作,讲城乡一体化的好处,讲将来的前景,讲南方城郊怎么富裕,讲建好了楼可以出租,还讲将来修好了大家都是城里人。有村民说:“出租给谁?我出租给你,你住吗?”干部说:“将来发展起来了,外地来这里做生意的人会抢着来租住,你怕什么?”村民的工作还是做不通,区里又给每户补贴了2000元,镇里拿不出钱,给每户赞助20袋水泥。准备工作做了半年,才勉强做通了大部分人的工作,还有极少数家庭困难的、思想顽固不化的,怎么做也做不通。做不通没关系,软的不行就来硬的,谁也阻挡不了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村里把工程承包给了一家房地产建筑公司,四五台推土机突突地开进村,把屋里的人轰出去后,破旧的土房顷刻之间变成了一片废墟。就是在这次拆迁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八十岁高龄的孙老太太被埋在了她的老屋里。孙家的子孙们聚集了十多人,要找建筑公司算账,建筑公司推卸责任说,我们三天前就通知你们要搬迁,出了事故概不负责,拆迁之前又喊过话,屋里没有人,谁知道她什么时候又进了屋?双方各执一词,孙家的子孙们就上访到了镇上,镇上推三推四,给不出明确答复,他们就直接来找区上。区长一怒之下,把拆迁办的人叫来狠狠批评了一顿,当场作出批示:一要做好死者家属的安慰工作,施工单位按政策规定给予死者经济赔偿;二要封闭消息,在没有弄清事实真相之前,这次事故不得以任何形式见诸于电视、广播和报纸,谁捅了娄子谁负责。

何东阳以为这件事就这么平息下去了,没想到死者家属又来找丁志强,而且是以这样的形式来上访,不知道是赔偿金没有落实,还是因为有什么新的要求没有满足?

司机小于打过方向盘,车就向市政府的后门方向开了去。市政府原本是没有后门的,随着近年来群众上访的次数越来越多,人数越来越庞大,市政府秘书长潘多文便想了一个绝招,为了领导的正常工作不受上访群众的干扰,特意开了一个后门,专供领导在特殊情况下出入。何东阳一看小于打过了方向盘,就知道他是想从后面绕道出去。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是丁志强,既然上访群众要找他,就留给他处理好了。何东阳抬腕看了一眼表,时间正好是下午4点45分。5点钟,他要在市政府宾馆会见一个外商,这个外商关系到一个几千万的投资项目,他不能不去,但如果就这样绕过上访群众,心里又觉得不踏实。他不知道是丁志强不在办公室,还是他不愿意见上访群众,才让门卫拦住了他们。看着那么多披麻戴孝者拥挤在大门口,实在不雅,让外面来办事的人看到了,人家会怎么想?这无疑会影响人民政府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不论怎样,既然让他撞上了,就不应该回避。他又看了一眼表,对小于说:“掉头,从大门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