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拆迁出了人命案(1)

何东阳刚出市政府办公大楼,就听到一阵吵嚷声,循声看去,只见远处的大门口挤满了人,十多个披麻戴孝的男女要往里面闯,保安挡着不让他们进,双方你推我搡,就扭到了一起。

何东阳的头立刻就大了。穿着丧服来上访,必定是豁出去了的,不是为死者喊冤叫屈,就是来讨他们认为的公道。而这公道,也不是他想给就能给的,有时候,面对多方面的制约,他也无能为力。上了车,何东阳问司机:“这是怎么一回事?”

司机小于说:“上塘村孙老太太的儿孙们来找丁市长要赔偿费。”

何东阳轻轻“哦”了一声,心里一阵阵地收紧了。

这件事何东阳知道个大概,上塘村位于金州市的南面郊区,中间有一条通向国道的公路,那里便成了金州市的门户。前几年,市里对公路进行了扩建改造,然而,公路修好了,公路两旁的村舍还是破旧不堪,这无疑对金州市的城市形象有所影响。丁志强当上市长后,下决心要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化腐朽为神奇——把公路两旁的民房统统拆除,统一建造两排小洋楼,擦亮城市名片,树立新的形象。这项样板工程是市政府今年要做的十项重点工作之一,自然是市长丁志强来主抓。谁都清楚,所谓亮点,说大了是塑造这座城市的形象,说小了就是主要领导往自己的脸上贴金,有了政绩,才好往上爬。这样的想法无疑是美好的,但实施起来难度之大也是可想而知的。别的不说,光这资金就够人头痛的。

金州市属于西部地区,相对于东南沿海地区来讲,经济还比较落后,要修建这样的形象工程,资金来源成了大问题。不过,领导毕竟是领导,水平就是高,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好多事就是这样,只要想到了,办法总比困难多。丁志强多次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又与区、乡、村做了多次协商,最后作出了决定,政府拿出1000万元,给每家补贴一万元,其余资金由农户自己解决。城建局有关部门预算表明,每户占地200平米,建三层高的楼房,工程造价最少也得10万元。也就是说,除了政府补贴的一万元,农户自己还得想办法筹集资金9万元,这无疑加重了村民的经济负担。对于这一形象工程,何东阳心底一直持否定态度,为什么我们口口声声地说要从实际出发,不搞所谓的形象工程,而每任领导一上台,又迫不及待地搞所谓的形象工程,这究竟为哪般?但是,何东阳毕竟是常务副市长,是二把手,他扭转不了局势,也不能公然站在一把手的对立面去否定他。

在市政府的常务会议上讨论这个项目的时候,何东阳先对丁志强的这一决策给予了肯定,说丁市长高瞻远瞩、思想超前、有雄心有胆略,这件事对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打造金州市这张名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充分给予了肯定后,才婉转地说:“当然,这一决策实施起来难度也相当大,从农民目前的实际收入来看,9万元对他们来讲不是个小数目,让他们承担这么大的压力可能思想上难以接受。再说了,他们祖祖辈辈已经习惯了住平房,宽敞、方便,也好养他们的牛呀鸡呀羊呀,住楼房没有多少实用性,反而给生活带来不便。”何东阳说得很含蓄,生怕丁志强有想法。

然而,丁志强还是有了想法,他的话一说完,丁志强就接着说:“既然大家认准了这样做有利于加快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可以擦亮金州市这张城市名片,那我们还犹豫什么?我们更应该坚定信念,上下团结,形成合力,深入到每家每户,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群众思想上有疙瘩很正常,否则还要我们这些领导干什么?毛主席他老人家早就说过,农民问题,关键在于教育引导。说白了,农民的思想比较固执保守,只看眼前,看不到将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就需要我们讲道理,要让他们看到将来,看到楼房起来后的前景。房子多了怕什么?这是好事,可以出租出去,增加他们的收入。南方之所以发达,主要在于他们的观念比较先进,敢想敢干。你们有空到南方走一圈儿就知道了,那里许多城郊的农民不用干别的,光出租房子的钱一年都花不完。所以,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老百姓的认识问题,而是我们领导层的思想统一问题。我们的思想统一了,可以用我们的思想引导老百姓的思想,可以多想些办法,帮助大家克服困难。比如说,农村信用社,可以上门为农户提供贷款服务,区里、乡里,都要拿出一些具体的行动来,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物,水泥、钢材都可以。只要各级政府重视,只要大家万众一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