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什锦

 

何芳洲

说到灾民的吃,使我想起了以前有人发明过“不饥丸”,在报纸上好似还公开过“秘方”,可惜这位发明家,为什么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把这秘方贡献给联合国,大量制造,分发前线盟军?

抽象与实际

吃饭、吃点心、吃鸡、吃鸭、吃鱼、吃肉,诸如此类,都是实际的吃,但“吃”字在中国文字中运用范围甚广。吃苦、吃教、吃生活、吃倒账等等,都是抽象的吃,并非实际到口也。再引申其义,则受训斥曰“吃大菜”,失败曰“吃瘪”,坚强曰“吃斗”,不仅外国人对此种词汇无从了解,即中国人亦大有“学到老,学不了”之感。大概一般中年人对于“吃”字,并无好感,从小当学生学徒时,“吃手心”“吃生活”是家常便饭,稍长做伙计,做小公务员,“吃排头”“吃大菜”又义不容辞,这些都非关口福,简直是一部伤心史了。

大同小异

记得“吾的先生”胡适博士当年授文化史时,解释世界各民族文化有共同性,举饮食为证曰:无论吃米、吃麦、吃飞禽走兽鱼介,都不外动物说到灾民的吃,使我想起了以前有人发明过“不饥丸”,在报纸上好似还公开过“秘方”,可惜这位发明家,为什么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把这秘方贡献给联合国,大量制造,分发前线盟军?炒什锦何芳洲植物,绝没有吃石子、吃五金的民族,足证各民族文化都大同小异,小异大同。

人以吃传

“李公什碎”“宫保鸡”这类菜曾在海外出过风头,纵不算是我们外交上的光荣,也足称国际佳话。《陆羽茶经》《随园食谱》是一般人都耳熟能详的名词,可称人以吃传,倒不一定建立大功大业。据说上海四马路某西菜社有“七小姐饭”,是附近一个“书寓”中的七小姐所发明,较诸“李公什碎”“宫保鸡”之类,则后者是十足京朝派,而前者便充溢着海派气息了。

一张菜单

在大都市里的人们,永远没有机会尝试下面这一张菜单:砻糠屑、榆树皮、枯草汤、观音粉,可是我告诉你,直到现在还有人在享受这一张菜单!

不饥丸

说到灾民的吃,使我想起了以前有人发明过“不饥丸”,在报纸上好似还公开过“秘方”,可惜这位发明家,为什么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把这秘方贡献给联合国,大量制造,分发前线盟军?“Ration Type X,Made in China”(XX军粮,中国制造)定可获得联合国胜利勋章无疑,真是错过机会!

吃的祖师

孔子为万世师表,即其一套吃的理论也大有可观,历千万年而颠扑不破。“割不正不食”、“不时不食”、“鱼馁而肉败不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足证他老人家对于吃的基本态度。至于易牙之流,仅能讲求调味,完全技术问题的末节,卑卑不足道了。因此孔子可称吃的祖师,以中国菜肴之精美,最能代表五千年文化。据说,天下之乐事三:住洋房,吃中国菜,娶日本女子,而西洋菜不与焉!

         

孔子为万世师表,即其一套吃的理论也大有可观,历千万年而颠扑不破。(孔子圣迹图,清代焦秉贞绘,描绘祭祀时的情景)

玉食万方

专制时代,皇帝食万方,所以食前方丈,每次陈列各种珍馔不下百余种。这倒并非全出臆说,有故宫御膳房菜单可证。但一人食量究属有限,因此只有放在面前的几样菜尚可下箸,离得较远的便不堪问闻,这是当时公开的秘密。光禄寺大夫靠此发财,玉食万方实际也只是为他人造机会耳。

十方供养

与玉食万方相反者,有出家人之受十方供养。像和尚尼姑之流,本身不事生计,靠信士护法们施舍,而美其名曰十方供养。其实和尚之流平日饮食简陋,吃斋毕竟没甚滋味,一定要做和尚官或和尚领袖,才能享受十方供养的利益。

    

专制时代,皇帝食万方,所以食前方丈,每次陈列各种珍馔不下百余种。(清廷宴会图,19世纪英国画家托马斯·阿罗姆绘)

新生活菜

在倡导新生活运动时期,为了表现出衣食住行的简单朴实,于是各地负责推行新生活运动的机关便规定宴客不得超过八道菜,即六菜一汤一点心。菜馆初有难色,后忽恍然大悟,发明如下一席菜:计一大拼盘(包括十样菜),五道菜均用双拼(计十样菜),一砂锅汤(包括整鸡、整鸭、整块火腿鲜肉),一道点心(计分四种花色,咸甜具备)。总计数目,仍不超出六菜一汤一点心之范围,聪明哉!此菜馆商人,倘使参政,也可治大国若烹小鲜矣!

一个建议

拟请政府组织世界饮食考察团,其使命有二:(一)发扬我国固有文化;(二)考察各国科学吃法。考察团应网罗全国菜馆贤达、老饕,并随带川帮、扬帮、苏帮、粤帮、平津帮等各地名厨,以便到处当场表演,为国争光。此项考察,似较诸考察水利,考察实业,更切实而有效,决不会失败。

进步与退步

文化越进步则分工越细,一切变得更复杂。但此一原则不适用于饮食。从前扬州盐商最讲究吃,肴馔之美,制作之精,使后世读诸家笔记所载,亦不禁为之流涎三尺。近代以来,饮食一道,好似变得简单了,尤以西菜为甚,这究竟不知是人类的进步还是退步?

从吃的工具看民性

北方人和西南各省人所用以吃的工具,粗花大碗,毛竹筷,像茶杯一般的酒杯,都有大刀阔斧的精神;江南人所用碗碟,率皆纤巧玲珑;广东人的食具却非常华丽精致。此虽小道,可以象征各地方的民性。

鸡零狗碎且谈吃

夏伯

某油条店主有女很美,附近某校的学生,多呼她为“油条西施”。有一个学生很喜欢她的美貌,每日必往该店食油条喝开水。日久情生,等到寒假中某生返家度岁,开学返校,再到该店访女,不意油条依然,人事已非,女盖适人了。

米的造化

民以食为天,可见食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米,更是每天不可少的。当今内忧外患,民不聊生,遍地发生抢米风潮,不图胜利以后,反有这种现象,可见米的造化,确有不同,故作一谐歌以证之。

米字造化深,春耕与夏耘,粒粒皆辛苦,天物莫暴殄。米字功造化,暗藏八十八,壮者走险路,老者填满壑。米字上下分,涨风无止境,牛衣相对泣,乞食竟无门。米字四只角,穷人一路哭,囤户心快乐,置田又置屋。米字加个圈,人民欢倒悬,遍地皆抢米,何日见丰年。米字没弯勾,数万买一斗,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米字小当头,奸商运计谋,称斤打折扣,量器垫纸头。米字真可爱,天下吃饭难,纵有巧媳妇,难为无米炊。米字像小人,头尖惯钻营,打倒米蛀虫,拯救饥饿群。米字称八木,藜蒮甘茹苦,空有胜利名,苦尽甘不来。

长恨的“肉”

抗战期间,在重庆的人,多数买不到“肉”,或能购得,不独价昂,而且量少肉老,久煮不烂,因此愤恨非常,或人闻其事,作打油诗以寄恨。

不是朱门客,难沾酒肉风,可怜人与肉,何日得相逢。未过屠门嚼,谁抽釜底薪,岂知难下箸,竟作看猪人。世事其难料,逢人欲断肠,支薪犹有术,肉烂竟无方。不是吃肉乐,直是吃肉苦,劝君莫吃肉,还是吃豆腐。

苏东坡有“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若要不瘦与不俗,除非顿顿笋炒肉”之诗,今读之尤足令人垂涎,如与“有钱无肉不精神,有肉无钱瘦了人,待到钱来忙觅肉,只存猪肺与猪心”相比,更不知“肉”是怎样可恨的了。

     

民以食为天,可见食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米,更是每天不可少的。(民国时期华北某城镇的米铺,为了区分不同种类的米,老板在每筐米上都标上了古人名字)

油条西施

油条烧饼,为平民化食品。某油条店主有女很美,附近某校的学生,多呼她为“油条西施”。有一个学生很喜欢她的美貌,每日必往该店食油条喝开水。日久情生,等到寒假中某生返家度岁,开学返校,再到该店访女,不意油条依然,人事已非,女盖适人了。某生不胜悲感,乃题诗曰:“去年今日此门坐,人面油条相对搓,人面不知何处去,油条依旧下油锅。”

酒店小景(独幕剧)

剧情说明:某客入一酒店。一个伙计拿出一碗酒,该店老板怕伙计掺水不多,故用隐语问之,被客识破,大怒,幸伙计告诉他,对面那家酒店所掺水更多,事始平息而去。

(幕后)一伙计捧酒一碗,给予来客。老板在内问:“君子之交淡”如何?伙计笑答:“北方壬癸”已调和。客人大怒:有钱不买“金生丽”!伙计赔笑:对面“青山绿”更多。(幕急下)

食无“鱼”

冯谖客孟尝,不得意的时候,便有“食无鱼”之叹,可见鱼是高贵的东西。在中国不产鱼的地方,鱼更为人所重视,每逢宴客,除了三牲之外,到最后还拿出一盆“鱼”来。这种鱼是木头做的,加了佐料,远看便和真的一样.主人拿了箸向客虚让一下“请食鱼”,客人是不会吃的,但很恭敬地答道:“留有余!留有余!”因为“有鱼”与“有余”同音!留回下次吃吧。

留“醋”自吃

天下的女人,没有不吃醋的,杜工部诗有“老健方知妒妇贤”之句,可见妇人吃醋,即是爱情专一,而不致使丈夫身体有污损。昔有某人纳妾,他的妻子赋诗催妆,有诗云:“恭喜郎君又有她,侬今洗手不当家,开门诸事都吩咐,柴米油盐酱与茶。”

开门七件事,独举六样,留着“醋”自家好吃,幽默之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