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想和父母对着干

男孩青春期问题:

小彬原来一直是个非常听话的好孩子,爸爸妈妈让他做什么,他就去做什么,从来不违抗父母的管教、惹他们生气。邻居和朋友们都羡慕小彬的父母有这样一个听话的儿子,都把小彬当做榜样来教训自己的孩子:“你看看人家小彬,多听话啊,你怎么就不能听话一点,让我们省省心呢?”

但是,自从小彬上了初中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小彬开始变得不听话了,他似乎总要有意和父母对着干。有一天,小彬放学回到家就打开了电视,妈妈看到后对他说:“别看电视了,去写作业。”“不去,我看完这个电视剧再去写。”

等到妈妈把饭做好了,小彬却跑去写作业了。妈妈让小彬来吃饭,他却说:“等一会儿再吃,我还没写完作业呢。”无论妈妈怎么劝他吃饭,他都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

等到小彬写完了作业,饭菜已经凉了,爸爸妈妈也已经吃完了饭。妈妈要去给小彬热饭菜,小彬不让,就和妈妈夺饭碗,在两人争夺时饭碗掉在地上摔碎了,饭菜撒了一地,小彬生气地说:“我不吃了。”说着就跑进了自己的卧室关上了门。

爸爸送给儿子的密语

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反抗期”,是一段很容易产生叛逆言行的时期。很多父母都会发现,自己的孩子自从上了中学后就开始变得不听话了,似乎总要和父母对着干。这种现象其实和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父母的教育教养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有了巨大的发展,表现在:他们开始强烈地关注自己的身体以及内心世界,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要求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各种事情;他们开始初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很多现象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对自己的现实和未来生活也已有了初步的定位和设想;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逐渐提高,自我反省思维能力也获得了发展,并且自我概念也变得更加清晰、准确、稳定。

概括地说,青春期的孩子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因而有了更强烈的独立自主的愿望,渴望更多的自主权利,希望自己主宰自己的生活,而不希望父母干涉、管制太多。如果父母违背了孩子这些独立自主的愿望、违背了孩子的意志,时时处处控制、约束他们,就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伤害他们的积极性和独立自主性,使他们产生逆反情绪,处处与父母对着干。

青春期孩子逆反、总与父母对着干,听不进父母的意见,常常会使亲子关系恶化。很多时候,哪怕父母提出的是有益的意见和教导,他们也不能接受。这常常会使父母觉得对教育孩子没有效果,甚至会出现反作用,而孩子也会因此走很多弯路,影响自己的更快成长。那么,青春期的男孩该如何面对自己总想与父母对着干这个问题呢?

第一,多与父母沟通和交流。

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常常是导致两代之间出现代沟、产生误会、发生冲突的重要原因。因为父母和孩子的成长经历和所面临的环境是不同的,因而很容易出现价值观、人生观的差异,以及信息的错位,导致他们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如果父母或孩子都坚持己见——父母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愿望行事,而孩子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这就容易造成彼此的关系紧张,让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话”,而孩子觉得父母“不尊重自己”。

因此,青春期男孩面对这种情况要及时和父母沟通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跟父母说一说,告诉他们做某事的理由,同时不要一意孤行,要明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道理,要听一听父母对同一件事的想法和意见,以便能够综合自己和父母的意见作出更有利的选择。

第二,要学会理解父母。

男孩要知道,父母总归是爱孩子的,他们总归“过的桥比自己走的路要多”,也总有孩子所不具备的经验和能力,他们的啰唆、批评以及教导都是善意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和快乐成长,是为了孩子不走更多的弯路、不受更多的伤害,他们并不是有意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同时要理解,父母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或误解人,所以当自己被父母误解的时候,男孩要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他们。

第三,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青春期的男孩要学会做一个敢作敢当的真正的男子汉,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因为经历、经验和能力的缺乏,有时候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可能会导致失败和摔跤,带来一些不利的后果。此时,男孩不要责怪父母没有帮助自己、没有给自己必要的引导和支持,而是要努力为自己的行为、选择承担责任,把挫折当做人生的一种重要经历,从中汲取、提高和成熟自己的经验教训。

第四,要学会把握自我。

经常提醒自己要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和意见,遇到父母违背自己意愿的做法要理智地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要尽力克制自己的情绪、把握自己的行为,以平和的态度面对父母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不要稍不顺心就任性地与父母对着干。

青春期男孩有反抗心理,不足为怪,只要自己试着从父母的角度考虑一下,以平和的态度与父母沟通交流就很容易克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