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过敏方法大公开(2)

 

白细胞反应抽血测试

这是我在2009年8月,到美国参加自然医学医师年会时,才确定的一种最新的食物过敏检测法。据统计,这个测试比前述的IgE、IgG更加准确,因为IgE和IgG的检测法,是看抗体和过敏原的反应,而这些反应最后还是叫白细胞来参与作战,那为何不直接观测白细胞的变化呢?这个测试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发展出来的。

这个测试是把两百种过敏原或食品添加剂,个别加入受试者的血液当中,借由复杂的电子仪器,使用库尔特方法(Coulter Method)读取,看看白细胞的尺寸与数目的变化。这个检测的基本概念和皮肤扎刺测试颇为类似,但皮肤扎刺是将过敏原接触皮肤,看看皮肤的变化,而这个检测是将过敏原直接和白细胞接触,看白细胞的变化,因此最能反映血液和组织中的真实现象。目前许多研究证实,把这种检测法所测出的过敏原避开,94%以上的过敏患者,症状可得到缓解。这个测试弥补了IgE和IgG检测的不足之处,例如细胞激素(Cytokine)、与抗体无关的Ⅳ型过敏反应、毒素、食品添加剂,在这种检测当中,都不再是漏网之鱼。

低敏食物+食物挑战法(Elimination Diet & Food Challenge)

要找出对我们影响较大的慢性食物过敏,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低敏食物+食物挑战”法,这种方法虽然不需要抽血,而且几乎不花钱,但复杂度较高,耗时较久。

这种检测方式共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低敏饮食”,3个星期内只吃不易过敏的食物,避开第36页的“台湾十大慢性食物过敏原”。3个星期后,你将会发现身体的过敏反应降了下来,人也清爽、舒服多了。短短3个星期后,很多人的过敏症状包括鼻炎、皮肤病、气喘甚至都好了。但此时,检测还没结束。

这时,我们的“压抑型T细胞”会慢慢退居幕后,如果我们突然间再吃到过敏原,身体会怎样?因为压抑型T细胞“在家睡觉”,所以,一旦吃到过敏原,即使是慢性过敏,也会突然变得很快、很鲜明,因为压抑型T细胞来不及出来压抑。

所以,接下来要进行的第二阶段,就是“食物挑战”。此阶段的任务,是将原先避开的十大过敏原食物,一样一样慢慢吃,但一次只试一种食物。例如,第一天先喝牛奶,摄取量可以稍微多一些,看看身体是否出现不舒服的反应。如果一两天内出现了剧烈的反应,那么可以断定,牛奶是过敏原;反之,如果两天之后,还没有反应的话,就可以排除牛奶这个过敏原。

等到第一个食物的过敏反应都解除后,才可以再进行第二种食物的挑战。就这样,一种一种食物慢慢测试,你就可以确定身体会对哪些食物过敏,以及过敏程度的高低。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会引起你过敏的食物,可能不在这十大过敏原中,这样一来,你只好从头开始了。

最后,要特别提醒,当你在进行食物挑战的时候,如果出现了激烈的反应,可以用维生素C加生物类黄酮缓解症状,严重时加槲黄素或野生玫瑰花瓣萃取物(详见第166页),如果真的严重到呼吸困难,为了避免休克,就要马上打肾上腺素(Epi Pen),或送医急救。

由于这种方法可以将所有的急性与慢性、Ⅰ~Ⅳ型的过敏反应一网打尽,可说是全世界目前最精准、最不受质疑的食物过敏测试,但是却也是最难身体力行的。比较折中的办法,是先作白细胞反应抽血测试或IgG抽血测试,把测试报告上的过敏原避开3周不吃,再来作食物挑战。很多人会发现这样结合两种测试,就方便多了,而且准确度最高,比蒙着眼睛避开十大过敏原有效率多了。

如前一页表格所示,过敏反应可分成四型:Ⅰ、Ⅱ型为立即反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急性过敏,例如:闻到花粉,鼻子马上就打喷嚏;Ⅲ、Ⅳ型为延迟,也就是慢性过敏,例如:接触到有毒的常春藤(Poison Ivy),却在十几个小时后才出现皮肤红肿现象。一般常见的过敏可能不一定局限在某一型过敏反应,例如:食物过敏与药物过敏可能横跨了Ⅰ、Ⅱ、Ⅲ、Ⅳ种类型,而急性的过敏鼻炎、气喘、过敏性皮肤炎与全身性休克为第一型的过敏反应,至于慢性的皮肤过敏、鼻炎、气喘,则可能为第Ⅱ与第Ⅳ型过敏反应。

总之,不同的过敏原检测方法,都各有所长,例如皮肤扎刺测试主要是在测Ⅰ型的过敏反应,因此当你测出来对某些东西没有反应时,并不表示你的身体对它不过敏,因为它可能是Ⅱ、Ⅲ或Ⅳ型过敏(不在IgE管辖内)。ELISA抽血测试可测出第Ⅰ、Ⅱ、Ⅲ型过敏,但会漏掉Ⅳ,只有白细胞反应测试、低敏食物+食物挑战,才能彻底找出第Ⅰ、Ⅱ、Ⅲ、Ⅳ型的过敏反应。

因为过敏的人很容易就知道自己Ⅰ型的过敏原,因为他可能一闻到花粉、灰尘、猫狗,就打喷嚏或呼吸困难,或是起红疹,所以进行皮肤扎刺测试的必要性就相对较低。我比较建议过敏患者采用白细胞反应测试、IgG抽血测试、饮食测试,来检出自己的过敏原。如果是选择用ELISA方法的话,先做IgG的96种食物慢性过敏原测试,同时报告上会印上急性过敏指数,如果指数大于250,才需要进一步加做急性的IgE过敏测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