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天阴。
月缺月圆。
中秋节很快就到了。
“这个夜晚,是去法王寺看月亮的最好时间!”吃过晚饭后,师傅高兴地对我说。
“太好了!”我高兴极了。
我和师傅还有寂寞、喧嚣等人又说又笑地朝法王寺走去。
法王寺,位于嵩山南麓,背后是太室,两边有峻岭,好象一把椅子,古刹就位于中间。寺东,有两座山峰,嶙峋崛突,相峙对立着,形状非常像门,所以被称为“嵩门”。
这天,除了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人都结伴从四面八方赶来,云集在嵩山腹地等待赏月。
我们赶到法王寺时,大殿的月台上已经聚集了许许多多的僧人。
大家高谈阔论,等待欣赏月出嵩门。
天渐渐地黑了。
一轮银盘似的皎洁的月亮,慢慢地从半圆形的门洞中升起,不偏不倚,好像一面玉镜嵌在两座山峰做成的镜架中一样。皎洁的月光,犹如水银般泻满宁静的山头,使碧绿的群山披上了一层银装,充满着万般的诗情画意。
“嵩门胜迹冠中州,幸此登临值仲秋。皓魄初悬苍谷口,清光满射碧山头。祗园暂息尘劳梦,民社宁忘国计扰。待倚欲归情不厌,松涛钟韵两悠悠。”师傅随口吟道。
“谁写的?”我问师傅。
“是明朝洪武年间,上堂郑大原游览中岳赏罢此景后,挥毫疾书的。”寂寞不紧不慢地插话说。
“你们懂得真多!”我赞叹道。
“我也懂得不少,”喧嚣不甘寂寞地嚷嚷起来,“我还知道一个叫嵩门待月的故事呢!”
“那快讲讲!”我催促道。
“传说很早以前,”喧嚣开始装模作样地讲了起来,“嵩门待月胜景东边的山谷大石洞中,住着一位姑娘,名叫毛妮;石洞南相隔一个山峰上有个山坡,那里住着一个青年小伙子,名叫好汉。当初他们两个都是给财主当奴隶,后来被财主剥削得没有办法,两个人就在半夜里逃了出来,在路上产生了爱情,便发誓再也不回财主家。为了怕财主发现,他们一个住南坡,一个住北洞,白天两人上山培育参苗,夜里两人来到峰下相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勤劳恩爱的行动感动了天神,天神就在八月十五日晚上,一剑把山峰辟成个门,月亮就藏在圆门的山后边。等毛妮与好汉相会的时候,银盘似的明月,就从圆门洞里徐徐升起,给他两人照明引路。从那时起,人们称毛妮住的地方为毛妮洞,称好汉住的地方为好汉坡,两人会面的那个辟山处叫嵩门待月,毛妮与好汉培育的参苗称为嵩参……”喧嚣讲完后嘿嘿笑个不停。
大家也都跟着笑。
我们就这样一边赏月,一边说笑聊天。
不知不觉,到了半夜。
月亮开始西斜。
我们依然恋恋不舍,不忍离去。
“今晚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师傅在回家的路上问道。
“我看到了皎洁的月光!”我抢先回答道。
“我看到了无私的月光!”喧嚣紧接着说。
“我看到了无私的心地!”寂寞最后慢条斯理地说。
“你们都说对了,”师傅高兴地说,“心底无私天地宽,皎洁的月光就是有着这样无私的境界。”
“得到的不一定是福,失去的也并非就是祸,”寂寞接着师傅的话又慢条斯理地说,“能够享受拥有的快乐与给予的幸福才是最高的境界啊!就像月光,它属于每一个人,又不属于每一个人,它只属于拥有心智、善于发现和懂得欣赏的人;并且你有多大心智,就能拥有多少天空,就能赢得多少称颂。而禅宗就是造化赋予人类的最高明最有效的心智……”
月光下,我发现寂寞依旧是一脸的寂寞。
心地无私天地宽。
得到的不一定是福,失去的也并非是祸。
能够享受拥有的快乐与给予的幸福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就像月光。
就像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