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的企业(37)

 

摆脱自大

来看一个有趣的故事。两名探险者正在穿越非洲大草原。突然,一只狮子出现了。其中一个探险者卸下大背包,从里面拿出一双跑鞋穿上了。

“你在干什么?”另外一个人问道。

“我准备逃跑啊。”第一个人回答说。

“你别傻了,你永远都别想跑得过狮子。”

“我不需要跑过狮子啊,”第一个探险者说道,“我只要跑得过你就行了!”

每一个笑话的精髓就在于它那意想不到的转折。你原以为两名探险者可能会一起来对付这头狮子。但第一个探险者诙谐的“妙语”却攻破了你的假设,让你头脑里自然而然的想法站不住脚。你笑了起来,坦言道:“我原以为事情应该是那样的,看来并非如此啊。”原以为的事实,结果只是误会一场。这是个好笑话,证明了现实的不可承受之轻,它也说明,你想象的世界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世界。

看到这个笑话,能够笑出来,就说明你还有可能实现从本体自大向本体谦虚的转变。当你不带任何色彩去看待自己的心智模型时,你就会感到非常轻松。你不再把自己当成大人物,从容地看待自己的观点,不再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观点就一定正确。你也不再那么自负,从而打开自己的好奇心去探索。笑话中那让人意想不到的转折动摇了你的自信心,证明你最初的看法并非正确,可能你直觉上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认为自己整个的一生可能就是个“笑话”,笑话里的世界永远在动摇着你本来所确定的一切,并最终证实了自己当初的想法多么拙劣可笑。总之,幽默是实现本体谦逊的最佳途径。

当你深陷本体自大的深渊时,就会说些不着边际的话,例如:“听我说,事情真的就是这样的,我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你一本正经地说这些话,完全忽略了“心智模型”的四个过滤器。在你说的这句话中“真的”一词,无异于要求大家都服从你,听你的。“你不得不听任于现实,”你那自以为是的口吻暗示道,“我只不过是对你们说明事实罢了。”诸如“真正的”“客观地”“真相是”“显然是”等表述,后面要是还跟了一个观点的话,那肯定就表明你是在按照单边控制模型在行事。即使这样,你还是有希望改正的。你可以注意不让自己那么刻板,记得学会放松,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当你笑的时候,你就算是有那么点懂得了本体谦虚。然而,要实现本体谦逊中的学习交往方式,还得费一番工夫。你必须学会诚实、恭敬、谦逊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听取他人的观点。不仅对抱着相互学习心态的人这样做,更具挑战的是对身边为数众多的控制者也要这样。事实上,当你开始本着相互学习的心态去行事时,你就会发现身边有多少控制者!你怎样才能谦逊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又不会被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压倒?你又如何能表达自己所想,又不至于压倒和你持不同观点的人呢?

有个绅士敲了敲儿子的房间,叫道:“杰米,快醒醒!”

杰米回答说:“老爸,我不想起来。”

父亲大吼起来:“起来,你必须去学校!”

杰米说:“我不想去学校。”

“为什么不去?”父亲问道。

“三个原因,”杰米说,“首先,那里太无趣;第二,因为小孩都欺负我;第三,老师也讨厌我。”

父亲回答说:“好吧,我也给你三个必须去学校的理由。第一那是你的义务;第二,因为你已经四十五岁了;第三,因为你是校长。”

——安东尼·德·梅勒(Anthony de Mello )

让我们再回头看看马克和萨利的问题。我问马克是否认为萨利可以独自完成即将要召开会议的准备工作。

“不可能!”他说,“她没什么经验。”

“为什么你不直接告诉她,你很担心她是第一次组织这样的大型会议,怕她一个人做不好呢?”我问道,“这也不是在责备她,你只是说明自己的担心,怕她没有经验完成这个工作而已。”

马克赞同我的逻辑,但拒绝公开对他的助理这样说。他不想让她当众难堪,从而产生防御、抵触心理。

我则指出,这只是他的担心,萨利并不会那样觉得。我鼓励马克和我进行角色扮演,看看让萨利和自己一样抱着相互学习的态度交流,结果会是怎样。马克表示愿意一试。于是我们开始角色扮演,试了许多次,直到马克感觉能够很自在地和“萨利”交谈为止。我将在接下来的三章说明我教给马克的技巧。

两天后,我接到马克的电话。他非常高兴,告诉我说,他做了一次有生以来最成功的交谈。不仅交流双方成功交换了意见,并且从交谈中更加清楚地认识了自己。马克开诚布公地对萨利说出自己的担心,说自己怕她经验不足,仅靠自己无法组织好这次销售会议。他对萨利说,自己很欣赏她所做出的努力及主动性,但希望能够为她多提供点帮助,帮她把把关。听了马克的话,萨利小声哭了起来。她坦白自己其实很担心,他将这么个大工程交给她办,因此,为了证明他将这项工作交给她做是对的,她必须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将事情办好。她感到压力非常大,焦虑万分,但又怕如果向马克寻求帮助,他会认为自己很无能。

马克听了大吃一惊。他见识了自己是怎么样创造了这样的故事,主观地认为,萨利是一个叛逆的、不怎么合作的下属,认为自己是多么善良与大度,好心想给她提供帮助,还被拒绝了。原来事情并不是这样——那只是自己一厢情愿想出来的,一点用都没有。马克敢于这样检验自己的看法,就会推翻自己原来的见解,于是自己臆想出来的故事就此结束。因为有了新的认识,原本担心会议是否能办好就不再是问题了。不仅如此,马克与萨利的关系大大改善,两人在公司合作办事也更加得心应手。马克很吃惊结果会是这样,告诉我说:“我真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其他地方也做了同样的事,自以为什么都知道,但其实根本不知道真相是什么。我还想知道自己生命中有多少时间浪费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

马克的主要转变在于,从认为“你(萨利)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干些什么,那么固执己见不接受我的帮助”,转变为“我很担心,没有经验,你一个人无法组织好这次会议。因为你是第一次,我愿意给你提供帮助,帮你把把关。”前面一种观点就是典型的“有毒观点”(toxic opinion),也就是一种伪装成事实的观点。要能够谦虚地抱着学习的态度和别人交谈,你必须将自己的观点和事实区分开来,并能够恰当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1868-1912)的一位大师。有一天他接待了一个专门来探索禅学的大学教授。南隐为他倒茶,他将客人的杯子倒满,却还是继续倒。教授看到茶满出来,再也忍不住了:“杯子满了,再也装不下了。”

“就像这只杯子,”南隐说,“你的脑子里已经装满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如果你不清空,我怎么和你说禅呢?”

——禅宗寓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