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的企业(10)

 

不清醒的交互行为

在工作中,我们用三种基本方式与他人交流。通过交流,了解对方;协商彼此的差异以做出决策;通过相互承诺来协调自己的行为。每一种交流都对 “它”“我们”和“我”三个维度构成挑战。

沟通的挑战在于怎样诚实并以尊重他人的方式分享难得的咨询,这不仅升华你的价值观、加深彼此的关系,同时也会使你和你所属的组织更好地完成任务。要弄明白你是否能够应付这个挑战,你可以想想,当你认为对方的建议非常糟糕的时候,你用怎样的方法告诉他,以便你们俩以后都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

做决策的挑战在于怎样在照顾到双方利益的情况下,使双方能够达成共识。要懂得这个挑战,想想当你想这样做,而你的同事想那样做时,你怎样在维护了自尊、加强双方的关系、又能保证很好地完成任务的情况下,使双方自然而然按照第三种方法去做决定。

协调的挑战在于面临不确定因素或变数的情况下,还能实现自身承诺。要弄明白这一挑战,想想当你做出的承诺要冒很大风险才能实现的时候,你多大程度上能够信守承诺,从而增加彼此间的信任,很好地达成你的或者集体的目标。

面对这些挑战时,有的人会清醒地面对,有的人却不清醒。不幸的是,大多人都选择不清醒地面对。

操控式沟通是指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隐瞒相关信息。爱操控式沟通的人,会想尽办法将自己关心的事放在首位。对不利于其观点的数据,采取隐瞒的态度,甚至伪造数据来支持其立场。如果有必要,他们不惜通过欺骗他人来达到自身目的。他们不会让他人了解事态的全貌,从而使他人无法在被充分告之的情况下,自由做出选择。他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向人传递那些利于自己观点的信息。同时,也不会在乎别人怎么想,只关心怎样使他人来想他们所关心的事。因此,他们提出疑问企图击垮别人,从而维护自身立场。要是有人动真格地质问他,那对他简直就是诅咒,因为那样别人很容易就会发现不利于他们的信息。

人如果爱操控式沟通,那他所想的和他在公共场合表明的立场肯定是大相径庭。表面上,他可能正和对方礼貌地交流,但是那些重大事实和观点却深深埋在心底,这样问题就严重了。从完成任务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交流会使办事效率大打折扣,并可能一错再错下去。交流双方如果没有充分了解对方掌握的相关信息,要很好地完成任务是不可能的。同样,如果不真诚交流意见,就不会了解对方的真实需要,那么合作也无从谈起。从关系的角度来看,如果从一开始就不以诚相待,就不会获得彼此的尊重,建立起良好关系。要培育一种团体意识,需要团体中每一位成员将他人看做是人格健全的个体,有权利发表个人意见,能够在充分了解信息的情况下自由地做出决定。从个人角度来看,你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表面上所传递信息的差距,会使你产生一种表里不一的虚伪感。此外,隐瞒信息还会给你带来压力,因为你认为自己不够诚实。

自我陶醉式协商是指为了证明自身的价值不惜一切代价打败对手。自我感觉良好之人的首要目标不是达成自己的目标,而是向人宣告“谁才是老大”。他将贬低别人看做是自我提升。在协商中,自我陶醉者追求的是怎么占上风,而不是和对方共赢。他不求满足每一方的需求,只管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这样不顾他人需求,不和对方的思想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很可能使他们错失获取个人潜在利益的机会。这种自我陶醉式协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还会加剧矛盾冲突。

当人们将“争论”当做竞技场,通过打败别人来证明自己更有价值,那么他们自身的工作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在自我陶醉式协商中,人们一开始就知道观念不同可能演变为口角冲突,就会对本来需要讨论的内容避而不谈,有不同意见也不会摆在台面上说了。前面已经介绍过,这种操控式沟通对个人、团队以及集团的绩效会有怎样的重创。更有甚者,在自我陶醉式协商中,即使有人愿意分享其掌握的资讯,积极参与讨论,最终的决策过程也少不了政治化及人身攻击。自我陶醉者好像已经和他的观点合为一体,把任何不同于他的意见都看做是对自己的公然冒犯,无法分清别人到底是对他还是对他的观点进行攻击。因此讨论的重点从来不在各种观点本身的是非曲直……虽然表面上看是如此,而实际是看谁赢谁输,谁能够在讨论中占上风压倒别人。从而基于这样的资源分配争论过程,也不会产生很好的效益。这样做出的决策也奇奇怪怪,因为是基于权利而非逻辑制定出来的。

自我陶醉式协商会伤害到双方的关系。人们会将彼此看做是敌人,争夺稀有资源,不仅公开争夺物质资源,更糟糕的是,还公然争夺对方有限的、不容他人侵犯的自尊。这就构成了一个“零和游戏”,即一方赢得的东西必定是另一方输掉的东西,没有任何合作、创新、增效、团结的空间。最后的结果是一个人高高在上,其他所有人都被踩在脚下,并且双方的敌对状态往往超出了冲突产生时所涉及的当事人。作为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他们会把他们的“盟友”也牵扯进去。不仅如此,很典型的就是竞争对手还可能背后“捅你一刀”,直接去高管那里反映,争取他们的支持,让其站在自己一方。这就使问题变得严重了,因为高层管理者也卷入了下属间的战争。

无视协作是指非常草率地和别人协作,随便许诺却不去认真实现。集体行动靠的是每个人信守承诺:承诺既出,必须实现。如果让彼此失望,那么双方的绩效会受到影响,信任也荡然无存,焦虑感也四处弥漫。情况更糟糕的是,一心想合作的人,却找不到可以对其提出要求、让其信守承诺的人。草率的请求、毫无根据的承诺、承诺中断、无效的抱怨这一切汇集在一起,会毁掉双方的协作关系,相互的信任与真诚也无从谈起。 

典型的“请求疏忽”例子有:不说出自己的真实所需;期望别人能够读懂你的心思、帮你实现你没有明说的愿望;不明确自己的请求;对于你请求的事需要完成的时间也是含糊其词;并想当然地认为,对方没有明确拒绝,也就是答应了你的请求。典型的“回应请求疏忽”的例子有: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答应别人的请求;承诺你根本没有能力或资源做到的事情;承诺你不是真心想做的事;让请求方认为你既然承诺了就会去实现,而事实上你没有,并且表面上还对别人说“我会尽最大努力”“看我的吧”之类的话来敷衍对方。典型的“承诺疏忽”的例子有:不规划如何降低风险,并被本可预知的风险重创自己毫无防备之处;在无法实现承诺的时候不提前告之请求方;让请求方知道了风险,但并不愿意承担起责任(通常以“受害者”借口为自己开脱,还一本正经地怪外在因素);不和请求方一起合作降低风险;甚至过了约定时间,也不和请求方联系,请求原谅、采取措施弥补;或者更有甚者,对于请求者合理的抱怨,他表现得更是怒气冲天。

如果说这些不正当的态度和交互还不足以击败个人或者组织的话,那么加上这第七种因素——“情绪失控”,效果就明显了,因为它会阻止人们试图保持清醒的努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