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撬开沪津京大市场(1)

在浙江本土立足之后,宗庆后把进军全国的首战目标锁定在了大上海。

这是反复研究、精心谋划之后做出的决策。上海是全国商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不仅市场空间大,品位档次高,更主要的是还主导着商品的发展潮流。外地的产品一旦能在上海立足脚跟,那就等于是拿到了打开全国市场大门的金钥匙。因此撬开上海市场意义重大,对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而且从地理位置上看,上海是距离杭州最近的全国商业中心,交通便利,运输快捷,市场开拓成本相对要小一些。

然而,上海市场可不是你想撬就能撬得开的。那时的上海人以精明、傲慢著称,他们对于来自外地的产品根本不屑一顾,许多在本土很有影响的产品,一旦投放上海市场试水,其结果都是无人问津,最后销声匿迹。所以一些曾在上海吃过"闭门羹"的同行们抱着各种复杂的心态纷纷观望着,几乎没有人认为宗庆后能在上海市场有所作为。

宗庆后却不担心,因为他有撬开市场的"独门绝活",这"绝活"在浙江各地屡试不爽,已经培养起了他相当的自信。

上海的媒体,价码可比杭州的更加烫手,不过宗庆后晓得"舍不了孩子套不着狼",所以他依旧没有什么犹豫,依旧是拿出了几乎是全部家当的钱,孤注一掷地砸给了上海滩上那几家最为牛气的报社和电视台。

全方位的广告轰炸,立即让上海人对这个来自杭州、曾在农村呆了十多个春秋的"乡下人"刮目相看起来。一拨又一拨上海人,开始带着谨慎的心态,满怀好奇地买来娃哈哈儿童营养液,试着给孩子喝了,结果发觉孩子胃口真的好起来了。于是口碑迅速传开。

第一个月,销售量就超过了20万盒。

旗开得胜!

上海试水成功后,宗庆后的信心顿时暴涨,他决定一鼓作气,直取全国心脏,攻下北京和天津市场。

把毛泽东奉为偶像的宗庆后,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当然是北京,那是祖国的心脏,是全中国的圣地。如果能在北京开拓一片销售天地,那对他来说将是人生中一件最为荣耀的事,因此他将全力以赴,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志在必得。

但是要攻下北京市场,难度显然要比上海更大,因为据说北方人没有进补的习惯。不过这倒正符合宗庆后的性格,他喜欢做拓荒者,喜欢到原本没有市场的地方去拓展市场。

进军的战术并不需要再有太多的创新,原先那套立体式的广告轰炸就挺奏效,再说那时北方的经营模式还比较传统,媒体上的商品广告远没有如今这么火热,宗庆后自信,一旦广告投下去,震撼效果肯定能立竿见影。

但毕竟是首都,不同于其它城市,万一失败大不了撤离、大不了放弃。这一战只许成功不能失败,否则输了京城之战,等于失掉了在全国的口碑,因此必须要格外地谨慎、百倍地小心。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宗庆后来了个迂回作战,他先掉转枪头,把市场部的兵力全部集中到京城附近的另一大都市天津。

宗庆后住进了天津的招待所,价格非常实惠,房间里的设施也相当简陋的那种。他在这方面不仅不讲究,甚至对自己还比较苛刻。

其实住招待所,不仅能节省开支,而且还更容易接触到普通的市民,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到消费者的心态,这一点是宗庆后更为看重的。

在住宿方面宗庆后虽然相当抠门,可做起广告来他却显得特别强横,砸出广告费用可以说是连眼睛都不眨一下。一到天津,他立马赶去天津日报社,要求用大幅的版面来刊登娃哈哈的广告。

为了不留下广告的真空地带,除了报纸,宗庆后同时还在电视、电台、车站站牌等媒介载体上也推出了娃哈哈的广告。气势霸道的地毯式轰炸很快产生强大的宣传威力,首批运抵天津的娃哈哈立即销售一空。

津门被顺利地强攻下来,所有参与开拓天津市场的员工们无不欢欣鼓舞,大家都以为可以歇一口气了,没想到宗庆后又一刻不停地指挥大家开起了新闻发布会。

"现在娃哈哈的名气已经打响,我们运来的产品都已经断货了,这种时候再来开什么新闻发布会,不是等于在浪费钱吗?"有些员工对宗老大的做法不太认同。

宗庆后是这么说的:"我们做的不是一锤子买卖,企业要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牢牢巩固现有的市场,并且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天津的市场我们虽然已经打开,但要想长期立足下来,还必须下更大的功夫,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和熟悉我们的产品,所以新闻发布会是不可少的。"

不愧是富有实战经验的市场老手,总是能够看到比别人更深一层次的东西。新闻发布会召开后,要货的订单又是纷至沓来。而远在杭州的生产大后方,正在根据订单一批批地抓紧装货上车,整装待发运往天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