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1988年6月16日的《杭州日报》,一条大幅广告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一种高效能的儿童营养液,已在杭州保灵儿童食品厂试制成功,特向社会各界征集产品名称及商标图案……"
报纸上的这种有奖征名启事,如今大家早已司空见惯。而在二十年前,这可是一件夺人眼球的新鲜事儿。为新产品取名苦思冥想了很久的宗庆后,最终想出了这样一个"烧钱"的绝招。
创意看起来不错,但究竟会有多少人来应征,宗庆后心里其实根本没有底。对于这次破天荒的"大手大脚",一直看着宗庆后苦心积攒企业家底的员工们既表现出了理解,又打心眼里感到担忧,毕竟付出去的广告费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啊。
但是善于造势的宗庆后自有他的打算:一方面,如果能够通过有奖征名征集到合适的名称,那是再好不过;另一方面,即使征不到理想的名称,也不会让广告费白打水漂。因为,即将上市的新产品需要营造声势,而形式新颖的有奖征名无疑可以吸引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其广告效应不可小觑。
实际情况远远好于大家的预想。
征名广告刊登后,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带着几分新鲜、几分好奇,关注起了这个即将诞生的产品,以及即将诞生的产品名称。一种神秘的儿童营养液,尚未面世就已经在人们的口中流传,这让宗庆后感到十分得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机会为一个新产品命名,还能获得一笔不菲的奖金,这种名利双收的好事谁不想试试?杭州城里成千数百才子文人纷纷闻风而动,他们的创作欲望被激发了起来。短短几天内,应征的信件就如雪片般飞来。到征名截止的那一天,一共收到了200多位应征者提交的数百条产品名称!
宗庆后大喜过望,立即部署手下,以最快的速度请来了一批行家里手,组成一个新产品名称专家评审小组,对这200多位应征者的作品逐一进行论证筛选。
会议室内,评审小组的专家们济济一堂,认真地聆听着工作人员一条一条地宣读应征的作品。
工作人员每报出一个名称,都会引来一阵热烈的反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各执一词,有颔首的,有摇头的;有赞赏的,也有挑剔的……
宗庆后静静地坐在一边,手里夹着一支青烟袅袅的香烟,面无表情地倾听着大家的议论,并不发表任何意见。
深知宗老大脾性的工作人员知道,这说明他对那些应征作品都不甚满意呢。
也难怪,念了那么多条应征的名称,不是什么"精"啊、"灵"啊的,就是什么"素"啊、"宝"啊的,其中虽然也不乏文采洋溢、琅琅上口的作品,但总感觉个性不足、缺乏新意,达不到叫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实在没有让人感觉眼前一亮的名称啊。宗庆后的态度无形中影响到了大家,参加评审的专家们似乎有点气馁,会场的气氛渐渐变得沉闷起来。
忽然,工作人员报出了一个听上去有点搞笑的名称:"娃哈哈。"话音刚落,自己先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顿时,会场里爆发出一片哄笑声,几乎每一个在场的人都被这三个字逗乐了。在大家看来,这个应征者也实在是太有趣了,居然想出了这么个幼稚的名称。娃哈哈,这简直是三岁小孩在过家家,哪里像是一个营养液的名称啊,根本就是开玩笑嘛!
可是大家几乎都没有注意到,在一片嘻嘻哈哈的笑闹声中,宗庆后的眼睛里却有一道光亮闪了一下,紧锁的眉头随即舒展了开来。
"娃哈哈?这个名字好!"他兴奋地把手中的香烟揿灭在了面前的烟灰缸中,用手轻轻拍了拍桌子道:"查一查,看看这个应征者的背景资料。"
会场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那些精通文墨的专家们都睁大眼睛盯住了宗庆后,意外、惊讶、不解、迷惑……各种表情写满了脸上。
工作人员赶紧翻看手中那叠厚厚的资料,口中喃喃地把应征者的情况读了出来:"应征人:朱松龄,工作单位及职务:上城区少年宫主任……"
哈哈,原来是老朱啊!宗庆后禁不住笑了。这位朱松龄宗庆后本来就认识,都是上城区教育系统的嘛,没想到朱主任竟是这样一位思路开阔、富有个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