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谦恭往往是对你持有戒心

人们在进行人际交往中所用的语言可以拉近或推远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事实上,任何人际交往都是在交际双方所构成的心理距离中进行的,适当的心理距离有助于人际交往取得成功。如果你想使你的人际交往能够顺利、愉快地进行下去,那么有分寸地使用恭敬的语言是很有必要的。这些谦恭的语言要依时间、场合、目的微妙地表达,适当地加以运用。俗话说:“过犹不及。”如果你在人际交往中所用的言辞过于谦恭,会显得十分造作,给人一种很虚伪的感觉,而且这样做会让对方在内心深处对你持有戒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与他人最初交往的时候,可能会使用一些谦恭的言辞,如“您”、“请”、“劳驾”、“谢谢”、“辛苦了”、“请多多关照”等敬语。此时双方不是很了解,显得十分陌生,所以都会在言辞上彬彬有礼、小心翼翼。而如果通过了进一步的交往,已经变得较为熟悉了,就会忽视掉这些敬语,直接用日常语言进行有效地交流。所以通过对话,就能了解谈话双方关系已经到了何种程度。比如一对男女朋友,才开始见面的时候,双方都会用一些敬语,男性一般都会表现得很有礼貌,而女性也会显得十分矜持。一旦他们的恋爱关系确定了下来,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久了,就会省掉那些“繁文缛节”,彼此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出来,情侣之间使用的语言都是极为亲昵的话语,甚至有的语言已经成为了他们爱情秘密的一部分,旁边的人是听不出所以然来的。所以说,我们在日常交谈中能通过对敬语的使用判断出彼此之间的关系。

那些在人际交往中过分谦恭的人,他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总是低声下气,总是用恭敬的语言、赞美的口气说话。你与他们初次交往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对方也许是不好意思的关系,虽然感觉怪怪的,但不会对他们产生厌恶。然而随着你们交往的日益深入,你就会逐渐觉得这种人的态度让人气恼不已。这时你对他的评价大多变为:“这家伙原来是个口是心非、表面恭敬,却一直对我有戒心的人!”总而言之,那些对你过分谦恭的人往往对你是有戒心的。而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你们之间有了新的障碍

日本语意学家桦岛忠夫说:“敬语显示出人际关系的亲疏、身份、势力,一旦使用不当或者错误,便扰乱了彼此应有的关系。”因此,如果是在无关紧要或很熟悉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使用敬语。不过,如果是在很亲密的人际关系中,有人突然使用敬语对你说话,那就要小心了。是否在你们之间出现了新的障碍?有可能是你无意之中把他得罪了而毫不知情,但是对方心里对你已经产生了距离感,于是言辞上对你使用“敬语”来疏远你。

2.对你怀有敌意

如果在交谈中对方常常无意识地使用敬语,就表示双方之间心理距离很大,关系比较疏远。而如果对方过分地使用敬语,就表示对你怀有激烈的忌妒、敌意、轻蔑或戒心。比如,当一个女人对男人说话时,使用过多的敬语,绝对不是表示对他的一种尊敬,而是表示出一种敌意,她有可能表达出来的意思是“我对你一点感觉也没有!”或是“我根本不想和你这样的男人接近”等。

如果你与有些人已经交往很久了,彼此了解也很深刻了,但是他依然运用客气与亲切的措辞,说话的语气十分谨慎,甚至会过多地使用到很多恭敬的语言,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方不是心里苦闷,就是心中对你怀有敌意。

3.企图控制对方

如果有人在与你交往的时候,故意使用谦逊与客气的言语。他们可能企图利用这种方式和态度闯进你的心里,突破你的防备心理。实际上,他们之所以产生这种行为,其心理动机在于企图控制你,实现自己居高临下地与你进行交流。

法国作家拉伯雷说:“外表态度上的礼节,只要稍具有知识即能充分做到;而若是想表现出内在的道德品行,则必须具备更多的气质。”很多人无论是言辞方面还是自己的行为,总是恭恭敬敬,这样的情况也可以说是由于某种气质的欠缺。当然,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有分寸地使用敬语,这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之一。但是,“殷勤过度,反而无礼。”人与人之间的礼貌,有其固定的形式、程式以及言语措辞,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循的。如果对方突然对你过分谦恭,那么你一定得小心了,他已经对你开始怀有戒心了。

一般来说,大凡那些习惯于用谦恭的言辞的人,他们以令人难以忍受的过分谦恭的态度对待他人,内心往往积聚着对他人的强烈攻击欲。也许他们在幼儿时期一定受过父母严厉而又错误的教育,尤其是有关礼节方面的。所以,那些在一般人看来正当的欲望,却不被他们的良心所认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产生了罪恶、不安和恐惧等感觉。于是,他们便将种种不被良心认可的欲望、冲动和情绪全压抑在内心深处。但是,他们内心有种恐惧,担心那些越积越多的被压抑的欲望、冲动和情绪有一天会形成强大的攻击冲动而发泄出来。他们直觉地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决定用谦恭的言辞来掩饰,企图进行自我心理防卫。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