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三
咨询的宿命这是一本关于品牌化营销的书,是从咨询的视角来写的。我历来以为咨询是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实验场,这里有理论,有专业,有第三方视角,有企业的作为,但愿读者能解得个中滋味。
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干咨询这一行。因为在我充满幻想的年份,中国还没有咨询这一行。然而,人的命运多数不在预料之中。意料之中的命运也必定寡淡乏味。
小时候,最喜欢我的人是阿太(我母亲的外婆)。这位一生念佛吃素的老太太,自从看完我的手相后,就时时念叨:“十螺十螺,讨饭不用螺。”(我的手指纹全是“螺”)干了咨询很多年后,我突然意识到,这就是我的宿命。
做咨询,端的是百家饭,干得是寄生活。少有主动权,难有大成就。然而,托阿太的福,我还算好命。入行以来,基本是顺风顺水。案子做了不少,奖也拿了许多;公司一路成长,同时也没有耽误我教书、写作,满世界地结交学者、大师和江湖高人。
讨饭的命,却是行中的好命——吃遍天下连碗(螺)都不用带。大自然木业副总裁佘建彬在给我的名片背后亲笔写道:“请经销商用五星级的接待工作来对待。”这位人称“二哥”的老总在全国经销商中享有极高威信,他说,孔老师,凭此名片,您可以分文不带通行全国。虽然我将此看成戏言,但它却代表着我一生最大的财富: 客户的厚爱。
本书集合了20个关于品牌营销的案例,如果读者从中可以看到成功的话,那都是因为我们遇到了好客户。这绝不是虚伪的客套。咨询可以成功,必须遇对客户:志存高远,心怀天下;从善如流,得策辄行。所以,咨询成功的背后是客户大度、决断和顽强的执行力。
品牌是门生意。对这句话,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很久以前,雅戈尔老板李如成对我说,许多策划人把策划当成了生意,却忘掉了客户的生意。确实,许多人谈品牌是为了做成自己的生意。媒介谈品牌,品牌就是投放,“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广告人谈品牌,品牌就是广告,殊不知品牌的建立是由营销整体行为来完成的;公关人谈品牌,品牌就是宣传,“凡宣传皆好事”,殊不知宣传只是品牌建设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干咨询的要赚钱,这无可厚非,但我们首先要让客户赚到钱。品牌是帮助客户赚钱的利器,从某种意义上讲,品牌本身就是客户的一盘生意。这也是本书的立意。看不透这一点,我们就是伪品牌专家。
以20年的从业经验,我以为:做咨询是一种苦难。在最近一届中国策划大会上,面对几百位策划人热切的眼睛,我直言相告,做策划要过四关:第一,道德的问责。太多的策划人卖的是假冒伪劣产品,而且失去了知识分子谦虚、自省的品德,自吹自擂已经到了不要脸的地步。第二,行业的回归。术业有专攻,天下没有万能的策划人。第三,专业的挑战。时代在变,市场变难了,客户变牛了,理论变杂了,技术变新了……我们不飞快地进步,专业的很快就不如业余的了。第四,生意的突破。不是我们自己的生意,而是客户的生意,不能帮助客户摆脱生存、发展和竞争的困境,我们自己就会陷入困境,以致砸掉饭碗。
当咨询成为我的宿命,我也就看到了咨询的宿命:
我们追求成功,成功的永远是别人;
我们追求光荣,光荣却必须寄寓于别人的梦想;
我们很聪明,别人比我们更智慧;
我们一直在努力,但市场只相信结果,而不相信没有结果的努力。
《摊牌:做品牌就是做生意》终于出版了。我知道,要斟酌、要修正、要更新的东西太多了。但人总要有闭上眼睛的时候,“就这样了”!甩出去的东西只代表过去,就当过去也是一种价值吧。
相信读者从书中还是可以看到闪亮的。
闪亮的是我们所有客户的商业成就,以及他们给予我们的机会和宽容;
闪亮的是奇正沐古全体同仁的付出——包括那些离开了的,曾经与我们一起奋斗过的兄弟。
应该说明的是,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结晶。这里每一个案例都是集体创作的,各位经理还参与了所管项目的案例整理和编写,他们是薛明、康有正、张志远、黄光、曾振波、朱为民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的好兄弟、好伙伴、营销咨询业的奇才李克先生和他领导的沐邦团队,无私地贡献了他们的智慧成果。本机构建材事业部总监曾振波先生为案例统筹付出的努力不容忽略。
应该特别感谢的是,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春花女士,于百忙之中拨冗为本书作序。这两位都是我从内心尊重的学者,对于他们的抬爱,我心存感激。
孔繁任
2008年1月8日于杭州木木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