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薪水活起来

同样是领薪水过日子的人,有的人成为穷上班族,有的人成为富上班族,站在贫富的天平上,你会落在哪一边?

有人总是慨叹,自己忙得不亦乐乎。忙,可以理解,但万不可让辛辛苦苦挣来的工资躺在活期存款这张温床上睡大觉!不妨盘活手中的工资卡,来为自己聚敛财富吧!

几乎所有的理财专家都强调复利的威力,尤其是其对上班族的影响。复利需要时间,真正感受到复利威力的人并不多,可也有一些精明的人。

小冯就是典型的靠复利效果致富的人。当她从事职业生涯的第一份工作——会计的时候,每个月就至少存下三分之一的薪水来做零存整取。十年前,海外基金刚引进国内时,她在理财专员的建议下,定期定额地买进海外基金,持续十年从未间断,而且投资金额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以前是固定投资薪水的三分之一,后来逐渐提高比例到二分之一,回报率在10 %左右,十年下来,这些投资已经为她累积了近百万的财富。

小冯说,妈妈从小告诉她:“你赚一块钱并不一定是你的,能存下一块钱,才真正是你的。”小冯并不是热切追求财富的人,只是单纯地“想把钱守住,以备日后之需”。

可她这个单纯的想法却好像母鸡生小鸡,小鸡长大又生小鸡一般,生生不息。为她赢得了不小的财富。

“三分之一”是个基本原则,上班族每个月至少要拨出三分之一薪水,“从小做起”进行投资理财,才有致富的可能。等到薪水增加后,可逐步调高比例至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这样做可以加快累积财富的速度。只要有决心,你也可以像小冯一样致富。

下面的这对欢喜夫妻,则更让人羡慕。

小丁是某汽车研发公司的技术工程师,妻子小方是杂志社的编辑。他们结婚三年,却始终遵循“AA制”,夫妻各自为政,自行支配自己的收入,实现财富增值,每年年底的时候还来一次年度效益大比拼。

但这对小夫妻的“AA制”生活基本上只针对各自的投资,而不像西方人那样绝对地平均,比如购物、吃饭等日常生活并不遵循此制度,还不是那种看上去没有人情味儿的各自分摊。

开销大比拼

对于日常开销,小方基本属于“节俭派”,虽然衣食无忧,但也不会胡乱花钱。一个月4000多元的收入还能给自己留下一笔积蓄。可是老公小丁就不同了,他经常买电子和经济类杂志,光这项开销一个月就要花上二百多元。不过,小丁仍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去支配生活。两人生活中的这种“坦然”和“互不干涉内政”的自由状态,都得益于“AA制”的财务模式。

投资大比拼

感性的小方的投资理财方式激进而冲动。房地产市场景气的

时候,她在三年内买卖了三套房产。股市出现“牛市”的时候,她

又围着证券转。而在小方看来,小丁则属于典型的理财懒人。他的

资产基本上投在了公司的股份上,或者存入银行进行定期储蓄。

收益大比拼

别看小方看似大大咧咧,可经过这样三次“倒手”,从2005年到2008年,小方前后投入了36万元,收获了78万元的回报。可以说,这些经历造就了一个“小富婆”,这也是小方的“第一桶金”。

带着“第一桶金”的前期回报,小方在2008年中旬进入了基金市场。这次,她不再匆忙出手,而是恶补财经知识。当然,这一切都是有回报的,即使在“熊市”的大环境下,小方的基金仍然保持着10%的增长率。

而小丁的公司内部集资,每年可以确保10 %以上的收益,加上存银行的零存整取,也有不小的复利效果。可以说小丁的理财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小方投资的风险,确保了家庭财务的安全。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钱不能单一地只停留在银行里,资金只有在不断反复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发挥其增值的作用。将钱攥在手中或死存起来,与将钱纳入流通领域,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从思想上不愿意把钱用来生钱,不把钱用来周转,就像一个人体内虽然有充足的血液,但是由于心脏已死,不能促进血液循环,同样的道理,如果不能让钱流动

起来,事业也会在静止中死亡。

我们在为薪水作理财规划时,应该先了解自己的整体需求是什么,同时视自己的能力去作规划,千万不要不切实际地想一大堆需求,却做不到,或是用一个规划实现过多需求。

我们还可以将手中的钱用来开网店、买股票、买债券等,将“死钱”变成“活钱”,让它在流通中为自己获利。

现在就行动

(1)活用小账本。

想要活用薪水,首先就要学会记账。坚持记账对于刚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更为重要,了解一段时间内的收入和支出,特别是支出情况,可以更为合理地安排消费,避免因为一时冲动,花了不该花的钱,造成未来手头拮据的情况。

(2)制订一份定投计划。刚入职场的年轻人不妨咨询相关专家,尽快做一份定期定额的投资(例如定投6年),这样就可为自己积累一笔可观的财富,更为今后的生活和创业打下经济基础和提供生活保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