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林秋离:写歌,我跟熊美玲几乎天下无敌(4)

陈:你认为歌手市场为什么会变得那么一致?

林:因为主流支撑的力量衰退。早期主流是高中生、大学生,当这些人开始下载免费取得歌,甚至下载后回头来批评歌不OK时,整个主要市场衰退,留下的仍是以前的二三十万张专辑这种量的"偶像市场"。

早期唱片能卖一百万张时,大家看不到这一撮"追星族"。当主流崩盘后,偶像还在,靠这些粉丝支撑。我觉得最大危机问题来自,这些偶像歌手没有从台湾广大一群音乐海绵中,取得太多养分,他们太孤立了。连林俊杰也是一样。

现代创作人都犯了同样的毛病,你是在这块土壤长大的,你以为可以脱离这块土壤活着,眼前好像可以,但是当对岸大陆市场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就不见得了。像刚才讲的:台湾音乐之所以百家齐放、百花齐开,原因是土壤在那里,我们允许很多很多不同的主张、写法、论调出来,整个市场是很丰富的,问题在当你离开土壤时,你个人也许还是可以存活,但也就你这一代了,因为你的种子没土壤可以继续种植。

陈:台湾之前是流行音乐重镇、华语世界的火车头,这一切会不会逆转?

林:根据非官方统计,大陆卡拉OK目前含蓄算有一百五十万间包厢,中共中央2008年4月下文,播放上述作品的地方必须付钱。平均一间包厢单日收费是八到十二元人民币,抓一个平均值十元,中国大陆一天产生一千五百万人民币的卡拉OK版权收入。

当市场成熟了,做音乐的收入换成由卡拉OK收回,不是从唱片收回,这还不包含新媒体;当整个结构可以养活音乐人时,又回到九十年代初词曲版权收入最高点时,那时会只有一个周杰伦而已吗?那时中国大陆会有很多很多山头,很多很多名人出来,那时又回到百家齐鸣、百花齐放,可是那时台湾是nothing,什么都不是。

卡拉OK是要当代的东西、要流行,你知道中国大陆文化差异性多大吗?那年我听到新疆的歌手刀郎,整个中国卖到七百多万张,你知道我多惊讶吗?偏偏那个案子是在我眼前经过的!我底下人后来坦承,这案子曾递到我公司来,再被放出去的。

刀郎的第一张立足点跟台湾一点关系都没有,这还不该让台湾人害怕吗?刀郎的第二张由李宗盛接手制作,然后呢?挂!不害怕吗?意思是"李宗盛又怎样?台湾人来做又怎样?"还不害怕吗?

对我来说无所谓,因为在大陆我几个歌太红,可以吃十几二十年没问题,可是其他人怎么办?还不对话吗?还不想想怎么把金曲奖再好好做回来?把台湾音乐人再好好凝聚起来,大家跟大陆那边做非常好的互动,不要以高对低的姿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