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人 第十五章(4)

艾和平听得入神,副部长掐灭烟头,啜口茶,继续说:“万历亲政之后,迫于舆论压力,重新启用海瑞。委海瑞正二品的南京右都御史,其实是一个闲职。从永乐皇帝开始,首都迁到了北京,南京只是名义上的陪都。这里的各种中央机构,实际上是官员俱乐部。公务清闲,薪俸微薄。

“再来杯红茶。”副部长继续说:“万历皇帝的意思很明确:海瑞这样的干部,挂在墙上当楷模可以,但是委以重任成为封疆大吏肯定搞砸。还是让他挂个闲职吧。”

“嗯,海瑞情商不高。”艾和平附和着说。

“海瑞骨头里是一个文人而不是一个合格的官员。文人和官员最大的区别在于,文人可以是理想主义者,凡事无不用其极,不考虑后果。你看海瑞出山之后,给万历皇帝写了一个惩戒贪官的条陈:恢复太祖对官员贪污超过八十贯,要处以剥皮实草极刑的严刑峻法。一贯钱,按今天购买力折算,大约相当600元左右,八十贯不足5万。贪污区区不足5万,就要处以剥皮极刑,还要做成标本羞辱,这招太损。好多官员,听说海瑞向皇帝建议,已经吓得惊慌失措。好在万历皇帝在海瑞陈条上,朱笔轻轻一勾,一笑了之。很多官员已经对海瑞怀恨在心了,这不是文人是什么?”

副部长重新点燃一支烟,袅袅烟风盘桓在他微秃的头顶。他说:

“第一,海瑞做官低学历,低起点。自晋朝开科取士以来,进士是入仕做官的基本学历,一般从知县起步。海瑞脑袋算不得聪明,37岁才考取举人,考进士不第,遂向吏部报道,候补排队做官。五年后,海瑞42岁才做了南平县教谕。一个介乎县教育局长不入流的小官。

在论资排辈,讲究学历的明朝。海瑞注定草了此生。但是,海瑞不甘心如此平庸,不甘心如此寂寞。于是,他开始了出奇制胜的招数。第一,他无比清廉。除了皇家俸禄,陋规常例分文不取。当然,自己不收陋规常例,也就没打算给上级送陋规常例。陋规常例是一种维持性费用,保官而已。海瑞要想出人头地,必须另有邪着。于是,他对着抗倭名将胡宗宪出手了。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索要见面礼,海瑞不给向驿吏发怒,把驿吏倒挂起来。海瑞派人把胡公子抓起来,并没收了胡公子黄金数千两。海瑞反向胡总督告状:胡大人按察巡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是冒充的胡公子。所以我把他抓起来,没收了他的金子。胡大人吃了哑巴亏,并没有和海瑞计较。反倒是海瑞由此名声大噪。几次三番,屡试不爽,并由此平步青云。于是,海瑞独创了一套升官的秘籍。”

艾和平倏然一惊,难道海瑞也是个善于钻营的小人吗?副部长窥破和平疑惑,诡秘地微笑着把目光伸向窗外的海瑞花岗岩雕像,又说:

“第二,海瑞生长在单亲家庭。3岁丧父,寡母把他拉扯成人,生活非常艰辛。这个过程中,海瑞的叔伯几乎没有伸过援手。投射在海瑞身上,形成了孤寂、敏感、偏执、冷漠的性情。”

“第三,海瑞祖上来自波斯。是最早到中国泉州贸易的波斯商人。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在中国保留了宗教信仰。海瑞祖上第一次迁徙到了广东番禹,五世祖海达儿迁徙到了海南琼山。海瑞身上有伊斯兰宗教的执着和狂热。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