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丁大胆”这个外号,让人想到李天佑那种一手大刀、一手驳壳枪的猛张飞形象。勇敢是军人的第一品性、要素,但这丝毫也不妨碍李天佑平时温文尔雅的学者风度。而与丁盛“丁大胆”成正比,并使他成为名将的,则是他的聪慧、精明和机灵。
战争年代,特别是红军时期,有时去营部送个报告,也要跑上十几里,甚至几十里。有的通信员瞅着也挺机灵,一走夜道就蒙,枪一响就更蒙了。不知丁盛的百米速度是多少,娄山关扑关,他冲在最前面。而这时还没有“丁大胆”外号的丁盛,则是营里要他去当通信员,团里要他去当旗官。据说团长最后是下了命令的,连长才不得不放人。
而丁盛则说,一块参军的6个放牛娃,两个后来开小差回家了,另3个在战斗班排,都牺牲了。那时的红军指挥员,好多都是通信员、司号员、文书出身——这些人伤亡少呀。
当通信员还有机会学习,而他又非常爱学习。
他首先认识的两个字是“革命”,然后是自己的姓名“丁盛”,是王稼祥教的。第三次反“围剿”后,他被调到红4军政治部当通信员,1932年又调到红军总政治部当通信班长,经常给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送信。第四次反“围剿“时,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负伤,由他负责照料,闲来没事就教他学文化。见他学习勤奋,进步神速,王稼祥愈发喜欢这个小鬼,就介绍他去公略中学(为纪念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牺牲的红3军军长黄公略①而得名)学习。
丁盛后来回忆,红军时期他有三步关键。首先当然是参加红军了,“当兵吃粮”如果吃到白军去了,那就毁了。二是王稼祥教他识字,让他读书,后来他才能当指导员。没文化,睁眼瞎,连命令、地图也不会看,怎么指挥作战?好多人亏在这上头了。三是娄山关战斗,“丁大胆”名声传到中央首长耳朵里了。没有这次战斗,后来能否去红军大学读书,应该是个问号。
丁盛晚年,还认为这个学习对他非常重要。
1944年初,丁盛是晋察冀军区教导2旅(旅长黄永胜、政委邓华)1团政委,有的资料说是团长。当时团部只有他和一个参谋长,还有个总支书记,他是既当政委,又当团长。
1945年8月底(或9月初),丁盛率1团从张家口出发,经宣化、承德到达锦州,已是10月中旬。当时锦州部队很多,由1团和从冀中来的1个团,还有新组建的1个团,编成27旅,部署在锦州西部地区。
27旅旅长丁盛,带着队伍在锦州至山海关间转悠。没钱,没吃的,没穿的,就找有钱大户。对于土匪和保安团之类武装,你打我,那不客气。黄永胜把他的1团带去赤峰了,好歹让他留下两个连,不然就成光杆司令了。
当年是“当兵吃粮”,现在是考验他的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了。而他后来则说,这是他一生中最艰难、也最值得怀念的时期之一。
1946年12月,敌93军1个营从凌源县赶来,准备袭击已改称热辽纵队的27旅。纵队部驻在建昌县姚路沟,正巧离开了,敌人扑了空。丁盛指挥部队将姚路沟四面包围,再一寻思,又网开一面。敌人是美式装备,火力猛,强攻硬打伤亡大,援敌上来就吃亏了。留一口子,打溃军,冲上去近战,一会儿就结束战斗了。
接着又南进绥中,全歼12师1个营。
由通信班长而指导员,再团政委,一直为政工干部的丁盛,抗战时期基本没打过什么仗,此前也没有建立根据地的经历。在军旅的阶梯中,连长(指导员)、团长(政委)是非常重要、并能锻炼人的职务、岗位。当一些人随着迅速膨胀起来的部队而火箭般擢升,愈来愈感到力不从心时,也应列入“火箭干部”之列的丁盛,无论根据地建设,还是带兵打仗,都有板有眼,搞得有声有色。
丁盛将之归因为学习——从红军大学到军政学院、中央党校,延安时期他基本就是读书学习了。
而我还想说的是:有人天生就是来这个世界当将军的。
1947年7月底,冀察热辽军区前方指挥所在赤峰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8月成立8纵,丁盛被任命为24师师长。
会没开完,敌人来了,两个师。这时,蒋介石在东北换将,以陈诚取代杜聿明①,陈诚上任首先要打通锦州至山海关这段铁路线。会不开了,马上回去打仗。24师的任务,是与配属的22师66团,消灭从绥中出来的暂50师两个团。
侦察报告,敌在凌源县六道沟。丁盛率师部急急奔往六道沟附近的梨树沟门,准备在那里开设指挥所,黑灯瞎火刚进去,就见闹哄哄的都是带钢盔的敌人。丁盛倒吸一口凉气,退出来,命令号兵用号音调来部队,迅速将敌割裂、合围。一场激战,首先集中3个团的兵力吃掉一个团,又将另一个团大部歼灭。
另一路从锦州出来的暂20师,也被8纵主力歼灭大部。
9月17日,陈诚又从锦州派出49军的两个师,一心要打通这段铁路。
这回,24师被用作预备队。
19日下午,49军进至杨杖子时,被8纵主力和独1师包围。
49军是不久前从江苏调来的,在秦皇岛下船时,官兵还穿着美式大裤衩子。此时东北已是深秋,明显不适应气候,却也挺顽强。外围阵地被攻占后,利用山头和当地工矿企业坚固建筑顽抗,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多次实施反冲锋。
22日中午,24师投入战斗。
71团被纵队派去警戒、打援了,丁盛手里只有两个团。70团为1梯队,1营先上,拿下敌人阵地后,2营再上去打纵深,3营接着2营继续往前攻。每支都是生力军。1梯队用完了,2梯队72团再上。“丁大胆”也没有指挥所,先是跟着1梯队往前攻,然后跟着2梯队往上冲,占领一处巩固一处,一股劲地挤压敌人,让敌人没有喘息的工夫。
49军指挥所设在黑鱼沟。纵队配给24师1门山炮,有30发炮弹,丁盛命令都向黑鱼沟砸过去。
敌人本来已经不行了,指挥所再被一顿炮击拿下来,就彻底垮了,丁盛命令各师就开始追击抓俘虏了。
关于预备队的选择、使用,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最强的部队,好钢用在刀刃上,关键时刻打硬仗、恶仗。再一种是较弱的部队,先拿上去有点不大放心,待打得差不多了,再放出去来一下子,或者打胜了冲上去抓俘虏。根据这一仗和此前梨树沟门的表现,24师应该是前者。可再远点看,自1946年以后,8纵的另两个师就是野战师,24师则地方化了一年半——这就跟游击队差不多了。
战后总结,8纵政委刘道生①说:丁盛,你这个“游击师”不简单呀,上去就拿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