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营销推广较多采用正面的、绝对的模式进行创意。这样做的话,很容易形成模式化的特征。比如手机企业进行产品推广,往往采取视频或短信大赛;游戏企业推广新游戏时,就找几个美女拍一些性感图片发到网上来给游戏做代言,或是在网上到处赠送点卡或游戏虚拟物品之类的东西来吸引用户,电脑厂商的网络推广就更简单了,一大堆的产品测评,然后叫嚣着自己的电脑速度多快价格多便宜……如此等等。每个行业都有几乎固定的网上推广创意思路和方法,所不同的仅仅是内容或活动形式上的微调,结果导致了网民对这些重复推广方式的“审美疲劳”。
通过以下案例我们不难看出逆向思维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产生的巨大效果。
2005年,一个叫做“吃垮必胜客”的帖子曾一度在网上热传。该帖的“出炉”,正是针对当时人们普遍对必胜客水果蔬菜沙拉的高价极为不满,提供了很多种多盛食物的“秘方”。为此,许多人看到后感到非常新奇有趣,跃跃欲试,而且“沙拉塔”的样式和建筑技巧也在不断被创新,网民的参与热情和尝试热情也在不断提高,甚至不少人发了自己更高明的杰作在网上炫耀,还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其结果可以想象,随着帖子点击率的急速飙升,必胜客的顾客流量迅速增长。
可以这样认为,这是一次堪称经典的病毒式网络营销典范之作,而背后的黑手不是别人,就是必胜客自己,关于如何堆砌15层沙拉塔的《吃垮必胜客》一文,以帖子、邮件等形式,在网络上如病毒一般地疯传,必胜客在幕后是请了专门的发帖公司和推广人的,于是才让这个帖子在几乎所有的热点论坛中都风头正劲。
人们在堆砌沙拉塔的欢乐中,早已忘记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吃垮必胜客了。比较一下谁堆砌得更高,成为了新的攀比心理。必胜客这一事件营销的成功,关键就在于对消费者“不满”时机的把握恰到好处。必胜客表面上采取背水一战的方式,不惜自毁形象,在网络上散布“不利于”自己的流言。然而必胜客很准确地拿捏住了穴位和症结。在它主导的这样一次自杀式营销中,它掌握了自毁的主动权,通过帖子,成功煽动起了消费者对必胜客食品价格的仇恨,注意并不是对必胜客的仇恨,同时通过帖子巧妙引导,让消费者对必胜客食品价格的仇恨不至于变成对其的抵制,而是要消费者用实际行动去必胜客消费,通过有趣的堆砌沙拉塔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从而实现“吃垮必胜客”的可能。结果呢,必胜客非但没有被吃垮,借助这个32元一份的“只要碗能装,多少不限量”的自助沙拉,非常成功地赢得了大量的顾客,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必胜客在美国市场上的死对头“棒!约翰”此刻在中国市场立足未稳,一记“吃垮必胜客”,就将“棒!约翰”红牌罚下。
而这类逆向思维的网络营销并没有过多地出现过,其原因也很简单,很多网络营销推广者很难掌控住这种推广模式,同时也担心没有掌控好舆论方向,结果会反噬其身。尤其在中国,由于企业大多采取保守姿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而更趋向于稳健的宣传方式。
也正因为如此,诸如必胜客这样的逆向营销也就成为了比较少见的案例,并很容易直接震撼到消费者的内心弱点,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实如果中国的营销策划者敢于利用问题进行反向营销,逆向思维,巧妙打出“自毁”牌,未尝不是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