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发展模式转变和体制完善是现代化道路的重大选择/001
总论:中华民族又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中间/001
一、牢记但宽容我们的历史/003
二、2008年中国到了第一次现代化的中后期/006
三、30年经济高速增长之谜的解释/006
四、工业化超前与城市化滞后的后果/009
五、土地和住宅体制潜在的巨大风险/010
六、未来中国人上哪里去就业/分配如何公平/014
七、供养和税费负担沉重积重难返/017
八、走别人走对了的道/不走别人走错了的路/020
九、风险、十字路口和发展的“中国陷阱”/021
十、发展不能忘了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025
十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五项重大任务/028
第一篇 回顾现代化的历史与认清未来的重点
第一章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与未来发展的任务/042
一、清民的百年耽误和建国初的现代化程度/043
二、建国后30年现代化进程只推进了9%/045
三、1978——2008:推进了现代化的38.5%/053
四、现代化的差距与最重要的几项任务/055
第二篇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奇迹的解释
第二章 政治转型、适度集中和稳定与中国的经济增长/067
一、从政治斗争为主转向经济建设为中心/068
二、意识形态:从无私奉献到物质利益/070
三、党和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优势/072
四、地方政府推进经济发展的竞赛/084
五、增长的必要条件:政治体制和社会环境的稳定/087
第三章 现代化的动力:经济改革的增长和转型效应/0g1
一、放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层次原因/092
二、传统公有制的运行困境及其转型/097
三、市场体系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102
四、增长动力的经济体制转型来源/106
第四章 现代化的动力:对外开放推动的经济增长/118
一、允许境外资本流人的增长效应/120
二、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122
三、对外开放与先进管理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引进/127
四、特区、经济开发区、区域开放与经济成长/130
五、对外贸易与劳动要素的比较优势/134
六、对引起争论的一些问题的看法/138
第三篇 30年发展中四个最重大和相互关联的问题——对过去中国现代化一些不足和失误的深层次分析
第五章 中国推进城市化的犹豫、失误和后果/145
一、建国后60和70年代的反城市化/147
二、1978年后的犹豫和矛盾心态与中国式的城市化/150
三、后果之一:服务业滞后与失业严重/153
四、后果之二:资源消耗大和生态环境恶化/163
五、后果之三:城乡发展和收入差距越来越大/171
六、与推进城市化有关的工业化道路的争论/178
七、简短的结论/181
第六章 中国房地制度的扭曲与其经济社会后果/182
一、中国土地制度沿革及其现状描述/184
二、现行土地制度供给结构与需求的矛盾和冲突/190
三、城市化及其强劲的住宅用地需求/196
四、高房价会成为一个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202
五、高房价是土地管理取向、体制和政策造成的/209
六、地方政府房地产财政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218
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粮食的不安全/225
八、如不改革:未来麻烦的城市化景观/229
九、小结/242
第七章 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不足与就业困难的关系/244
一、未来中国将遭遇历史上最严重的就业困难/247
二、不同制度安排下就业结构转型与容量大小的比较/252
三、中国在扩大就业方面的幻觉和失误/257
四、中国企业数量少和就业困难是政府体制造成的/264
五、中国现行的融资体制使中小企业难以发展/269
六、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不足与就业困难/275
七、分配差距扩大:中国可能会滑向拉美陷阱/277
八、小结/282
第八章 供养规模、税费负担对创业、企业和就业的影响/285
一、供养人员规模的扩张和实际支出的增长/287
二、政府实际收入、宏观税费水平与企业的负担/295
三、高税费对创业、企业和就业的影响/301
四、供养规模扩张和收取税费的体制和行为/308
五、立法和执法裁量权失控与灰色及黑色成本/315
六、严审批监管和高税费的危害和后果/323
七、小结/328
第四篇 谁的现代化道路为最优
第九章 东亚、拉美、印度和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比较/332
一、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与就业结构/335
二、人口迁移、居住方式和土地制度的比较/339
三、怎样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347
四、各有各的经济发展模式/356
五、哪些地区的经济在政府管理下最有活力/368
六、如何破解转型期间的就业难和分配不均/373
七、工业化过程中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搭配/379
八、不同现代化道路的评价和对中国的启示/388
后记/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