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一师03

1936年,毛泽东同斯诺谈话时,对他在一师的体育锻炼作了回忆:“我们也热心于体育锻炼。在寒假中,我们徒步穿野越林,爬山绕城,渡江过河。遇见下雨,我们就脱掉衬衣让雨淋,说这是雨浴。烈日当空,我们也脱掉衬衣,说是日光浴。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高声叫嚷,说这是叫做‘风浴’的体育新项目。在已经下霜的日子,我们就露天睡觉,甚至到十一月份,我们还在寒冷的河水里游泳。这一切都是在‘体格锻炼’的名义下进行的。这对于增强我的体格大概很有帮助,我后来在华南多次往返行军中,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中,特别需要这样在一师求学期间,毛泽东不仅刻苦攻读死的书本,而且还善于读“活”的书本。他常说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他在课堂笔记《讲堂录》中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他倡导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周知社会”。他从《民报》上读到一则消息,说有两名中国学生旅行全国,一直走到西藏边境的打箭炉。这使他受到很大的鼓舞。他想效法他们的榜样,由于没有钱,便决定采用“游学”的方式,先游湖南。所谓游学,本是旧社会一些读书人,利用“游学”写字作对联送人,变相行乞。毛泽东用这种形式,深入农村,接近农民,得到了许多教益。

据有关记载和回忆,毛泽东在一师期间曾游学三次。

第一次是1917年7月中旬至8月16日。毛泽东邀萧子升和准备回安化老家度暑假的同学萧蔚然,开始了一次游学。这次游学,历时一个多月,途经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城乡,步行近千里。一路上,毛泽东每天清晨早起,做过“六段体操”后,追记笔记,留下了许多笔记和心得。师生们传阅了这些游学笔记后,称赞他是“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第二次是1917年寒假。毛泽东步行来到浏阳文家市。他在铁炉冲陈赞周同学家住了几天,和农民一起挑水、种菜,晚上,同附近农民谈心,针对当地没有栽树的习惯,毛泽东宣传种果树造福子孙,他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栽树后人食果。并动手栽了几棵板栗树。他还到西乡土桥炭坡大屋陈昌家走访。

第三次是1918年春。由于学校驻扎了一个旅的兵力,学校被迫停课。毛泽东趁此机会,同蔡和森徒步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等县,游历半个多月,了解农村的政治、经济等情况。

通过几次游学,毛泽东广泛地了解了中国社会,更加了解了农村的现实情况,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他认为这是读“无字之书”。

对在第一师范的学习和生活,毛泽东后来曾不无感慨地对斯诺回忆道:“我在这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过的生活中发生了很多事情,我的政治思想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我也是在这里获得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