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一师01

毛泽东被迫停止在定王台的自修生活后,开始认真思索自己的前程。他认为自己最适合于教书。在费用已无保障的情况下,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登出的一则有不收学费、膳食费低廉内容的广告,自然引起他的兴趣。两个朋友也鼓励他报考这所学校,于是,他投考并被录取。同时,他还很讲“义气”地帮助那两个鼓励他报考的朋友准备了入学考试的作文,使得他俩也进入第四师范。毛泽东进入第四师范后,抵住了后来一切广告的引诱,在第四师范预科一班学习了一年。1914年2月,第四师范学校合并于第一师范学校,他又随之转入第一师范,共学习了4年半,至1918年6月毕业。

第四师范合并于第一师范后,毛泽东被编入预科第三班。由于同四师的春季招生不同,一师是秋季招生,因此,他同四师转来的同学一样,重读了半年的预科。1914年秋,他被编入本科第八班。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坐落在长沙南区书院坪。这里以前叫城南书院,是南宋理学家张木式讲学的地方,与朱熹讲学的岳麓书院隔湘江相望。辛亥革命后,在这城南书院早已荡然无存的书院坪,创办了第一师范学校。一师是一所比较民主开明的学校。在这里,毛泽东受到杨昌济、徐特立、袁仲谦、黎锦熙、方维夏、王季范等教员的影响,尤其是杨昌济对他的影响最深。1936年,毛泽东回答斯诺谁是他最尊敬的老师时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他是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后来我同他的生活有密切关系。他教授伦理学,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信仰,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1918年8月,毛泽东来到北京,同萧子升等驻京主持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工作。在北京,毛泽东经杨昌济介绍,认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并被安排在图书馆当助理员。在杨昌济的赞许下,毛泽东和杨昌济的爱女杨开慧建立起真诚的友谊和恋爱关系。

在四师、一师学习的5年半时间,是毛泽东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因此,他的学习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学习掌握救国救民的本领。他认为:“今之天下纷纷,就一面而言,本为变革应有事情,就他而言,今之纷纷,毋亦诸人本身本领之不足,无术以救天下之难,徒以肤末之见治其偏而不足者,猥曰吾有以治天下之全邪!此无他,无内省之明,无外观之识而已矣。己之本领何在,此应自知也。以己之材,欲为栋梁之任,其胸中茫然无有,徒欲学古代奸雄意气之为,以手腕智计为牢笼一世之具,如此秋潦无源,浮萍无根,如何能久?”要求得真本领,必须刻苦学习,“惟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不厚,时惧倾圮。”

为了认识真理和追求真理,毛泽东决心学习“颜子之箪瓢与范公之画粥”的精神,“将全副功夫,向大本大源探讨”。他提出“文明其精神”,要刻苦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他与同学约定三不谈,即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只在一起谈论大事,即“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

毛泽东学习十分认真、刻苦。他听课时做有大量的课堂笔记,课后自修时写有读书录,还全文抄录过一些他喜爱的书籍。这些课堂笔记、读书笔记等累积下来有几网篮之多。后来毛泽东把它们送回了韶山。1929年,国民党军队到韶山要抄毛泽东的家,附近的族人听到风声后,将这些本子和书籍搬到后山焚毁。一位曾教过毛泽东的私塾老先生,从火堆中抢出一个笔记本和两册教科书,保存了下来。《讲堂录》就是抢出来的那本笔记,是现存下来的毛泽东的唯一的课堂笔记。1917年下半年到1918年上半年,一师本科毕业班开设了修身课,所用教材是德国哲学家、伦理学家泡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毛泽东读了这本约10万字的著作后,写了1.5万余字的批语,留下了用红、墨笔打记的圈点、单杠、三角、叉等符号。批语的内容绝大部分是对书中一些哲学、伦理学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强调个人价值,主张唯我论,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传统观念和专制主义的束缚和压抑。

毛泽东喜欢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不十分感兴趣,反对将自然科学列为学校的必修课。因此,他将功夫多数都花在社会科学上,专心于哲学、史地、文学等。他博览群书,凡是能搜集到的古今中外的各种名著,如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稗官小说、近人文集以及翻译成中文的外国名著等,无不浏览。他经济拮据,没有钱买书,只是有时买些折价书,大量的还是向老师同学借阅,并对一些他喜爱的内容,认真地抄录下来。《讲堂录》中就有他手抄的《离骚》、《九歌》。他一师的同班同学罗学瓒在1917年9月26日的日记中记载:“余借毛君泽东手录《西洋伦理学》七本,自旧历六月底阅起于今日阅毕。”手录西洋伦理学七本,足见毛泽东学习之认真、刻苦。

毛泽东很注重自学。课堂上的有限时间满足不了他的求知欲望。他精心安排自学计划,读书不倦。晚上熄灯后,他就捧着书本坐在走廊的路灯下,或者茶炉房里,借着微弱的灯光苦读,经常读到深夜,有时通宵不眠。为了锻炼自己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专心致志地学习和思考的本领,有时他只身到学校后面的妙峰山顶学习,为“静中求学”;有时则来到车水马龙的长沙城南门口读书,要在“闹中求静”,磨炼意志。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是毛泽东读书学习的突出特点。他每天“从早到晚,读书不止”。早晨很早就起床,做冷水浴或其他运动,然后进教室自习。上课时,静心听讲,认真笔记,课余时间或是进图书馆、阅览室阅读,或是找同学、老师交谈学问。晚上熄灯后,还要夜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