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中,都要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各级领导者要从政治高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纠正那种认为科学发展观只是单一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片面认识,要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各个方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当前,我国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解决我们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认识的深度、思想的高度,决定实践的力度。从政治角度、政治高度看科学发展观,要求领导者从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巩固、从国家长治久安看待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和作用,从国家权力运行、国家机器运转的角度看科学发展观,而不仅仅局限于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理论。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保障。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内实现和谐发展、对外实现和平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提出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他又提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如果教条地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则是唯经济增长观;如果形而上学地认为建设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只是片面发展,教条地理解和对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GDP的增长当做唯一标准,这种“硬发展”则没有道理。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地大而物不博,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地区的GDP增长是靠严重地透支资源和破坏性开发而得到的,造成的破坏许多已经不可逆转。因此,谋求科学发展已成当务之急。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东中西部发展,人与自然界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改革发展稳定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就要统筹安排和处理好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就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
各级领导者必须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领导者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应有的价值取向。各级领导者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恪守为民之责,常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群众观、政绩观,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能够推动科学发展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改正,真正使促进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
科学发展观对领导者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凭一知半解、凭主观愿望、凭老的经验,不可能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科学发展能不能上水平、人民群众能不能得实惠,是衡量一个领导者有没有真本领的试金石。作为科学发展的引领者、正确思路的决策者、实践行为的示范者,领导者要从党和国家全局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全局、兼顾各方,把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环节统筹好、协调好,把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关系统筹好、协调好,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促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