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的发展形势,这时辽沈战役已经胜利结束,淮海战场上,黄百韬、黄维兵团已被全歼,进入歼灭杜聿明集团的最后阶段;华北的傅作义部,已被我军围困在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和塘沽五个孤立据点。所以毛泽东说:平、津、杜(聿明)的解决,不久将变为现实,可以写入决议。他进一步说:春季过去后,我前线可以增加100万人,国民党军队更少了,形势就根本改变了。今年一年的任务是到冬季。夏秋之间渡江,有6个月作战,武汉等大城市即可取得,那时说基本上打倒蒋介石更好。因为军事、政治、经济都可以说打倒了。经济上,如果上海还在他手中,也可以说没有打倒。全部打倒则尚需要时间。如果新的九省大部在我手中,国民党还剩几个省?!
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动,主要是人心向背问题。毛泽东说:现在各阶级的人都不跟着蒋介石走了,大群、大群地都脱离国民党,跟着我们走了。今年加明年是全国胜利的两年,去年九月会议还不敢这样说,原因是不知道究竟还有多少人跟国民党走。现在可以说了,有此勇气了,可以在党内明确这个方针了。要使干部和人民群众做好思想准备,懂得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不容半途而废。
美国会不会出兵?这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毛泽东说:不要肯定它不出兵,那样没有好处,应该设想到可能出兵,青岛就驻有美国兵。这样才能主动,遇到事才不会张皇失措。只要有力量,做得坚决就不怕他,小小的,软软的就不行。美国的政策是动摇的、软弱的。我们长期揭露美国助蒋内战,很有成绩,使他在中国比在欧洲还要臭。但怕的事还有,有些人怕原子弹,需要说服。几年来的事实证明美国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决,有力量,不乱搞,如保护侨民和外交官等等。
毛泽东又说:我们的外交政策是不忙于要美帝国主义承认我们,我们承认不承认他们还是个问题。我们首先和苏联及新民主主义国家建立关系。保护侨民是应当注意的。对破坏分子,我们的政策是:一抓,二给饭吃,三写悔过书,四令其走。对帝国主义的阴谋必须警惕,坚决击破之。这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想做而政府不做者,我们必须做。
周恩来在发言中说:美帝是外强中干的,对他们谨慎是应该的,害怕是不对的。要发扬民族气概,克服旧中国上层分子中的媚外思想,防止坏分子挑拨排外。对不同人员的具体政策应有所区别,如对待帝国主义国家的军事人员和外资、外贸、宗教,外国学校、外国医院、报纸通讯社的记者,救济机构、外国雇员和来华旅行者等。要强调自力更生地解决自己的事情,将来我们会逐渐对国际问题发言。
关于防止胜利冲昏头脑问题,毛泽东告诫说:胜利越大,包袱越大。军队、地方都要注意,首先是高干和中干。今年还不是大危险,明年就更要注意。全国打平了,事情才开始,也许那时会觉得打仗要容易些,经济、文化建设任务更严重。列宁说过:打倒一个阶级容易,建设一个国家困难。不可稍有骄傲。有的报纸,喜欢登外国人吹拍我们的材料,这是长期在帝国主义压迫下奴性的表现。抗战初期,就有过爱听中外资产阶级吹捧的表现。我们既不欢迎他们的吹拍,也不怕有人骂我们“土匪”。在8日的结论中,毛泽东又说:要把人民对我们的感谢和资产阶级的捧场区别开来。全国胜利后,微生物多了,特别是中外资产阶级的捧场,什么万民伞、德政碑,以及各种挑拨者都来了,要十分警惕,防止把干部弄坏了。要将已经完成的较小的任务,与将要去完成的大的任务做些比较。过去30年,是建立地基,房子还没有盖起来。提出新任务,使大家想到新任务就好了。
关于南下作战问题。毛泽东说:有利也有弊。必须向所有的同志讲清楚,要反复地说。针对有些同志轻敌、偏安等思想,毛泽东说:要讲两条:南下一是有利,二是不利。在目前大胜利时刻,着重说明不利的方面。南下是去打敌人,克服困难,要在这种地方把工作做好。南下以后,会有许多人要说我们“伟大”,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
刘少奇说:不要轻敌,要估计到可能的挫折。动员中要说明困难,不要专说好的。党的干部应抓紧训练,着重准备有文化的干部。要办抗大式的学校,训练大批工人干部。使工人成为全国性的干部,较农民容易。
关于党的建设。毛泽东说:我们党虽然有缺点,但好处不少。大多数干部(当然不是全体)有进步。进石家庄以后,几个月功夫,工作就上轨道了。土地改革有错误,应怪领导,主要原因是怎样划分阶级的政策性文件出得太迟了。军队工作,古田会议决议是1929年的,现在能实行,革命就胜利了。军队有缺点错误,应该首先责备自己,因为军队中有成堆的共产党员。军队与地方关系搞不好,首先应负责任。学会了这些,政策上了轨道,其胜利比打下徐州、济南都大;有了正确的政策,才有军事的胜利。一有错误,比较明显时,就立即指出,进行检查。必须抓而紧。
经济发展计划和财政的逐步统一,是前进中遇到的新问题。毛泽东从原则上指示:所谓财政统一,一是要扣,统一就是扣,必须与可能扣者扣之;二不要“死”,逐步统一是需要的。根据这个精神,周恩来征询大家的意见后,认为目前比较成熟的有六条:即(一)票币统一(东北尚待考虑),人民银行归中央;(二)预算决算经中央批准,保持一定数量的机动费;(三)兵工生产统一计划,统一分配,统一基数;(四)铁道统一修理,统一管理;(五)统一对外贸易计划,业务管理分区负责;(六)统一军需生产,分区负责,实行调剂(包括卫生、电讯)。
南下的方针既定。1月10日晚上,周恩来召集陈毅、刘伯承和罗荣桓等开会,商讨人员调剂、军费预算等问题。当时,第四野战军已经进关,准备南下向中南进军。这样,南下部队就有了华东和中南两路,兵员的补充需要统一调剂。大家商讨决定:新兵的补充,华东野战军4个兵团15个军共补充15万人,兵源不成问题;进军中南的部队3个兵团9个军,需要补充13.2万人,由华北、豫皖苏、豫西、华野分头抽调。经补充后,南下大军共410万人,另有非军事人员200万人。人吃马喂,加上装备,按粮食计算共需283亿斤,除去财经收入174亿斤,共差109亿斤。这就是困难,有待统一筹措。
会上,周恩来特别叮嘱中央军委秘书长杨尚昆,要收集平津一带的各种政策文件,送各区参考。周恩来说:“要记着办理!”杨尚昆后来回忆说,这些收集的材料,就是后来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发给代表们的《政策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