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虏
且说瓦剌军退出紫荆关,一路北行,连日的雨雪天气让裹挟在败军中的朱祈镇实在是苦不堪言。这个明朝的太上皇眼下是作为瓦剌最尊贵的俘虏随队北行,对刚刚发生的北京一战的结果,他可谓是喜恼参半,喜的是明军抵抗住了瓦剌兵的进攻,京城宫阙免去了一场浩劫,恼的是御弟朱祈钰竟然没有把自己迎进京城去,此番又要孤身北上,要想重新御宇怕是下辈子的事了。乘马踏雪,上下艰难,对长居深宫不惯骑射的朱祈镇实在是一桩大苦事,幸而一路有袁彬执鞍,还有一个叫哈铭的蒙古人忠心跟随,沿途都是有惊无险地过来了,十一月十六日,朱祈镇随着大队人马回到了瓦剌老营。
一到瓦剌老营,也先赶来相见。北地风寒,也先特地备了一套蟒衣貂裘献上,还大摆筵宴为他压惊。席间宰羊拔刀,割肉为敬,恭恭敬敬地说,如果中朝遣使前来,皇帝就可以回去了。朱祈镇说,你自己送我回去就行了,如果要中朝遣使,徒劳往返。过了些日子,也先把自己的一个妹妹送进朱祈镇帐中,朱祈镇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敢冒然收下,这让也先愈发的想巴结他。
朱祈镇也看出来了,经此一挫,瓦剌对明朝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瓦剌内部实力最强的是脱脱不花、也先、阿拉知院三支,也先一部,兵力最盛,脱脱不花名义上是汗,兵力较少,阿拉知院一部兵力更少。这三部外亲内疏,常有利害冲突。也先屡犯明朝边境,得了好处都是他的,明军一回击,风险却要三家共同担当,这笔账,任谁都会算得很清楚,先是脱脱不花不干了,遣使向明朝入贡,以图得一个太平。也先审时度势,见要挟无效,战又不胜,暗下也开始向明朝遣使求和,表示愿意送还俘获的明英宗。知晓了瓦剌内部情形,形势又逐渐转向对自己有利,朱祈镇更是归心似箭。
喜宁向也先建议,把朱祈镇迁到南京去(今呼和浩特),袁彬识破他的用心,劝朱祈镇不要轻率前往,天寒路远,陛下您又不惯骑马,一路忍冻挨饥不说,万一到了那边,守将不予接纳,那真要无路可走了。喜宁嫌袁彬碍手碍脚,好几次向也先打小报告要杀掉袁彬,赖朱祈镇竭力回护,袁彬才没有遭难。
转眼过了正月,也先大军出宁夏,直逼大同。有守将向大同镇守郭登建议,瓦剌势众,我军力寡,不如全军后撤,再图打算。郭登怒道,这一退就要近百里奔波,到时候人马疲乏,瓦剌铁骑赶上,怕是没有一个人能走得了。他拔剑而起,大声说,有谁再敢说撤退,立即斩首!趁瓦剌军扎营未稳,郭登身先士卒,率八百精骑掩杀上去,诸将见主帅拼了命,也都随后跟进,一时,满山满谷都是明军的喊杀声,瓦剌军哪见过这般不要命的打法,再加立足未稳,只得后撤,明军一路追击四十余里,全胜而归。自土木堡一战,五十万明军主力尽败于瓦剌铁骑,明朝边将可谓谈瓦剌色变,郭登以八百精骑破敌数千,尽消边将对瓦剌军的惧怕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