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渔夫的管理学(4)

这是因为:他们都是渔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他们所谓的团队,其实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在每个渔夫的眼里,他的团队和伙伴都是可供利用的工具。

他们之间在互相打量:“他会听从我的使用吗?为了使用他,我付出的成本划算吗?他作为工具的性能和效用能够让我满意吗?”

出于商业交易上的考虑,他们也会接受利用,但他们会打打自己的小算盘:“好吧,我接受你的利用,但是,你愿意付出怎样的代价利用我呢?”

于是,在利用别人和被别人利用之间,经常会发生这样或者那样、剧烈或者不那么剧烈的矛盾和冲突。以至于每个人都过得很艰难,每个人都好像是一个像圣地亚哥、或者像曹操那样艰苦奋斗的英雄。

老板是一种渔夫,员工是另一种渔夫。老板在利用员工,员工也在利用企业和他的同事们。他们互相利用,互相控制,彼此折磨,使得企业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团队,事实上却充满了明争暗斗的恶念,造成了管理上各种各样的不可预知的漏洞。

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这些被称为企业的船,也因为这些层出不穷的漏洞和防不胜防的危机,而变得吉凶难卜,令人心惊肉跳。【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7. 曹操对人才有两个定义:第一要有能力,第二要能够为我所用。这就是典型的渔夫式管理。

曹操是一个渔夫式的老板,也是一个很善于利用人才的管理者。他也因此被很多企业家和管理工作者看做是一个伟大的CEO,或者是一个优秀的HR。

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发布过一道《求贤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贤人,指的是道德上的贤良之人。曹操推翻了传统的定义,他认为所谓贤人要符合两个条件:第一要有能力,第二要能够为我所用。他举例说,即使是像陈平那样盗嫂受金、像吴起那样杀妻求将的人才,他都会“得而用之”。

陈平盗嫂受金,是说他在家跟自己的嫂子偷情,在单位大搞贪污腐败。曹操认为,尽管陈平有很多道德上的污点,但他却帮助汉高祖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的基业,因此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人才。

至于吴起,是战国时期的名将。为了博得上司的信任,他竟然不惜杀害自己的妻子,甚至连母亲去世也不回家奔丧。曹操认为,尽管吴起是一个毫无人性的杀人机器,但只要他带兵打仗,就一定会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因此也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才。

在另一道《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中,曹操更明确地说道:“真正的人才,大都有他们各自的缺点,绝对不可以因为这些道德上的缺失而否定他们的才能。”很多学者赞美说,曹操这种选拔人才的心态,显示了他“海纳百川”、“唯才是用”的“博大胸怀”。

事实上,曹操始终保持着这种“唯才是用”的心态。早在10年前,也就是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大战的时候,就发生过“曹操跣足迎许攸”的故事。许攸原来是袁绍的谋士,有贪图钱财的毛病,总觉得袁绍给他的待遇太低。刚好许攸的家人犯了法,许攸因此遭到袁绍的训斥。于是,许攸一气之下就投奔了曹操。曹操正在睡觉,听说许攸来了,高兴得不得了,“跣足”——光着脚就跑出来迎接他。因为曹操知道,尽管许攸禀性贪鄙,但此时此刻却是一个相当有利用价值的人。

曹操果然料得不错,许攸带来了极其重要的情报,并且向他提出了有效打击袁绍的计谋。根据许攸提供的情报和计谋,曹操袭击了袁绍设在乌巢的粮仓,极大地动摇了袁绍的军心,官渡大战的局势也因此发生重大转变。曹操以最初的弱势兵力,彻底打败了他的劲敌袁绍。

然而在官渡大战之后,曹操并没有继续重用许攸,也没有给许攸多少物质上的待遇。许攸感到很失望,竟然直呼曹操的小名,说:“阿瞒,你没有我,怎么会得到冀州呢?”曹操听了,回答说:“你说的没错。”然后一笑而过,依然没有对许攸做出任何奖赏。后来,许攸经过邺城东门,满怀怨愤地对左右从人说:“他们曹家没有我,不可能出入此门。”曹操听到这句话,觉得许攸已经没有多少利用价值,便假手于许褚,杀了他。

某些学者评价说,由于曹操这种“海纳百川”、“唯才是用”的“博大胸怀”,使得他的麾下人才济济,并因此成就了他的大事业。

那么,我们是否也应该向曹操学习,采用这种“唯才是用”的渔夫式管理呢?【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8. 如果说官渡大战的胜利,是因为曹操幸运地得到了许攸的话,那么赤壁大战对于曹操而言,运气就不是那么如意了。渔夫的管理学就是这样,总是摆脱不了运气的怪圈。

也许,我们真的可以把曹操的团队称为公司。相对于他的手下而言,他的确是一个做老板的人。只不过他们那个时候把老板叫做主公。袁绍的手下把袁绍叫做主公,曹操的手下把曹操叫做主公。古之谓主公,今之谓老板,意思大约是一样的吧?至于听命于曹操的这些人,也就可以称之为员工了。

我做过一个调查:如果把《三国演义》看做是若干个公司的经营历史,请问你会到哪个公司去求职?调查的结果,55%的人愿意去曹操的公司,29%的人愿意去刘备的公司,16%的人愿意去孙权的公司,没有人去吕布的公司、袁绍的公司或者荆州刘表的公司。从这个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情况。其中最令人感叹的是,人们总是习惯于以成败论英雄。这也正好印证了日本人的一句话:“无法打胜仗的将军手下无人跟从。”

董卓是一个失败者,吕布是一个失败者,袁绍是一个失败者,刘表是一个失败者……相对于这些失败者而言,曹操却是一个光彩照人的成功者形象。在赤壁大战以前,他简直就是一个战无不胜、所向披靡、横扫千军的战争神话。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随后而来赤壁大战却无情地粉碎了他的神话。

如果说官渡大战的胜利,是因为曹操幸运地得到了许攸的话,那么赤壁大战对于曹操而言,运气就不是那么如意了。我在前面说过,“成功=技巧 运气”。于技巧而言,曹操是一个相当有军事谋略的人,尤其在利用人才方面,的确可以称得上长袖善舞。但是,无论他怎样长于技巧,也总是被奇怪的运气弄得惊慌失措。

赤壁大战的失败,不仅让曹操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机会,也让他的公司暴露出了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问题。那么,曹操的公司在管理上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为什么他也像老渔夫圣地亚哥那样,总是无法摆脱运气的怪圈呢?

请听下一讲——赤壁之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