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着》这部电影中,当葛优饰演的败家子,把家产输光,债主找上门,要老父亲签字把房子让出来抵债时,老先生很冷静地看着借据说:"本来嘛!欠债还钱。"然后冷静地签了字,把偌大的产业让给了债主。但事情办完,一转身,脸色突然变了,浑身颤抖地追打自己的败家子。在《霸王别姬》里,两个不成气候的弟子去看望师父,师父很客气地招呼。但是当二人请师父教诲的时候,那原来笑容满面的老先生,居然立刻发怒,拿出家法,好好修理了两个不听话的徒弟。
两部电影里的老人都发了怒,但都是在该发怒的时候动怒,也没有对外人发怒。那种克制与冷静,是世人应当借鉴和学习的。
刘墉在《我不是教你诈》中写到他的一个学生给他讲了一个军中的笑话。一位团长满面通红地对脸色发白的营长发脾气;营长回去,又满面通红地对脸色发白的连长冒火;连长回到连上,再满脸通红地对脸色发白的排长训话……
说到这儿,刘墉的学生一笑:"我不知道他们的怒火,是真的,还是假的。"
"是真的,也是假的;当怒则怒,当服则服。"刘墉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个人一旦被光环笼罩,就往往会违背自己真实的初衷,为了面子和荣耀,无法收手,结果,往往败得更惨。
作为一个人,我们更要有一种胸怀,不必把诸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与我们的自尊相联系,而与人争得唾沫星子横飞,甚至打得头破血流,因为这不值得。
曾有一个人去外地旅游,与当地的一个人关于鲁迅姓什么争执起来。游客说:"鲁迅姓周。"当地人说:"鲁迅姓鲁。"他们越争越厉害,最后差点要动手,他们以金钱作赌找了一个人评理。评理的人说:"鲁迅不姓鲁姓什么?鲁迅当然姓鲁。"于是,游客不得不拿钱买回满肚子的不快和委屈。
所以,有些时候,我们不必太认真,和一些人争执一些低级的问题未免使我们掉价。明智的做法是:当忍则忍。
古往今来多少伟人经常告诫自己"制怒",提醒自己鲁莽草率会伤身体。"制怒"并不是不怒,也不是装糊涂。岳飞"怒发冲冠",抗金驱虏气贯长虹;林则徐虎门销烟"怒冲霄汉"。至于革命前辈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更是在关键时刻"拍案"而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种种不平现象,有多少人能真正义愤填膺?当怒不怒呢?
而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幸福的漩涡里,没有父辈肩头背负的深重的苦难,没有他们面对人生问题时的深沉思索。我们早已习惯于从各种明星的表演中寻求一种寄托、一种放松,也早已习惯于对许多本来庄严的东西投出一束不屑的眼神。所以,让人轻松但不愉快的各种新事物充斥于我们本应简单的生活。于是我们习惯了麻木,习惯了缄默,习惯了虚荣。我们变得日益轻浮、玩世不恭、脸谱化,甚至变得不知荣辱为何物。
可是,"人啊,认识你自己!"这一哲人的喟叹依然像一颗熠熠闪光的明星照耀着人们的灵魂,催人深省,唤起人之生命律动的疼痛感、庄严感、荣辱感。我们有理由相信:时代的进步尽管给人们会带来多重的躁动,但它最终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理性和富于尊严感。
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对有碍民族利益、民族感情和人民生活的事情决不可姑息,因为姑息意味着支持。我们还可以站得更高一些,保留把对手变为朋友的可能性,法国和德国现在的关系不是相当融洽吗?日本帝国主义曾对我们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带给我们深重的灾难和耻辱。每逢想起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我们的心都在滴血,我们的血液都在沸腾。可是,我们不能丧失理智,耻辱,我们记在心里,所谓"以史为鉴";但是,我们又不能让太过强烈的苦难感妨碍我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我们还要活着,要"面向未来"。我们应该站得更高点,境界更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