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第五章 泡沫与风暴(2)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状况。而与此同时,日本的经济步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GDP增速名列世界首位,日本资本在全球疯狂扩张,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

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美国许多商界领袖、国会议员以及经济学家纷纷出面游说美国政府,强烈要求当时的里根政府干预外汇市场,将美元贬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

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政部长杰哈特·斯托登伯、法国财政部长皮埃尔·贝雷戈瓦、英国财政部长尼格尔·劳森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五国政府决定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逐步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并要求日元和马克大幅升值以平抑被过分高估的美元价格。该协议后来被称为“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签订后,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投资者抛售美元的狂潮,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广场协议”签订前,美元兑日元的比例在1美元兑换250日元左右,协议签订后不到3个月就下跌至1美元兑换200日元,跌幅高达20%。而美国政府依旧表示汇率仍然偏高,还有下跌空间。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1987年,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低至1∶120,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贬值50%,也就是说,日元升值了整整一倍。

在“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年里,日元平均每年升值5%以上,国际资本纷纷登陆日本,大肆投资日本股市和房地产。1986年至1990年,日本股价每年上涨30%、地价每年上涨15%,1990年,日本地产的总价值约为2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股市总价值的两倍,相当于美国地产总价值的5倍!要知道,美国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日本只要卖掉东京湾,就可以买下美国全部的国土。这就是上世纪90年代著名的日本泡沫经济。

在日本房地产泡沫形成期间,人们迷信地认为土地价格只会升不会降,于是争相购置房产地产。日本总理府1987年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只有土地是安心并且有利的”。

人们普遍相信银行利率不会升高,从不考虑一旦利率升高还不起本息的可能,而银行似乎也忘记了这个风险,无限制地贷款给房地产公司,并且天真地认为,如果出现资金问题,这些企业只要将手中的房子出售就可以解决。

日本政府也陶醉在这一片虚假的繁荣之下,仍然认为日本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甚至采取金融和财政政策进一步推动这种疯狂的行为。而在股价和地价涨势汹涌的同时,日本GDP的年增幅却仅有5%左右,虽然当时日本的人均GNP已经超越了美国,但高昂的房价使得普通百姓依然无法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上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直接为90年代中期日本银行赤字风暴与金融危机埋下了历史隐患。

1990年,日本股市泡沫率先破灭,1990年底,东京股市下跌了38%,300万亿日元(折合2.07万亿美元)股票市值瞬间消失,而房地产泡沫也随之破灭,在短期内下跌50%左右,日本经济陷入了十多年的萧条之中。上世纪90年代初,日经指数曾经达到38916点的历史最高点,而到了2000年底,欧美股市及新兴股市均纷纷上涨至历史新高时,日经225指数却低收至13785点。2003年4月28日,日本股市更是跌至近20年来的最低点7607点。

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直接打击了本国企业和居民的信心,企业效益陡降,银行不良资产剧增,个人消费萎缩,经济增长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失业率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直至2006年年底,日本经济才开始缓缓回升。

当前的中国和十几年前的日本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相似,人民币面临着升值压力,中国也需要用低利率增强国内需求,大量的资本也在迅速流向房地产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黄皮书中,以大量篇幅分析了目前在世界各地蔓延的房地产热潮,并且提出“虽然中日的国情不同,但是以增大房地产泡沫为代价来扩大内需的教训不应在我国重演”,中国应该吸取当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