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第三章 生活中面临的困惑(4)

近两年来,农村地区的居民平均把支出的45%用于食品开支,城市居民平均把支出的35%用于食品。城市中20%的低收入家庭,食品消费支出的比例超过了60%,也就是说现在我国城市中大约有1亿人口不得不想办法压缩自己的支出。而在农村地区,食品支出比例超过60%的家庭,大约要占到35%—40%,将有3亿多的农民需要调整自己的支出。

以2008年4月的数据为例,2008年4月,较去年同期食品价格上升了22.1%。也就是说,如果你去年4月一共支出1000元,其中600元用于食品,那么今年要想维持相同的水平,就需要支出732.6元。如果保持总支出不变的话,购买其他物品的钱就得从400元减少到267.4元。

当然,处于贫困线以上的家庭也同样会受到影响,但食品支出比例占总支出比例越少,受到CPI上涨影响的程度也就越小。

比如你一个月支出4000元,其中1000元用于吃饭,今年要维持同样的饮食水平,需要比去年多花220元左右。

对你而言,食品价格上涨只是让你少买一件衣服而已,而对于低收入人群而言,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比去年更加节省,意味着营养不良,意味着健康受到伤害,甚至意味着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2007年11月10日,重庆市沙坪坝区家乐福超市进行“十周年店庆”活动,活动中,原价每桶51.4元的5升装菜子油售价39.9元。这区区17.5元的差额竟然引起大批市民的争相抢购,甚至有人凌晨4点就在超市门外排队等候。10日8时20分左右,大批市民涌入超市,超市东门入口处发生踩踏事故,一名十多岁的儿童当场死亡,一名成人和一名儿童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另有7人重伤,24人轻伤。

11月10日上午8时20分,重庆市家乐福沙坪坝分店的东门口聚集了数百人,不少人一边砸门一边高喊开门。一贯8点半开门营业的家乐福破例提前5分钟将门打开,门外的人群瞬间向超市入口处冲去,不到1分钟,就有十几人被挤倒在入口处,而后边的人踩踏着前面人的身体挤进入口。入口内4米处便是通往地下超市的楼梯,走在前面的人被后面的人簇拥着,无法停下脚步,“轰”的一声,几十个人接二连三地滚下楼梯。20分钟后,伤者被抬出人群送往医院。

这次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国内通胀之严重。2006年,我国国内食用植物油批发价格上涨接近40%,2007年涨势更加剧烈,10月份北京超市中食用油的价格每周约上涨3%左右。与此同时,牛奶、猪肉和鸡蛋等食品的价格也在快速上涨,年通货膨胀率超过6%,达到1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也有人认为,在通货膨胀期间,收入也会增长,因此CPI的上涨带给我们的影响并不像统计数字所表现的那么严重。如果人们的收入与CPI同步增长,人们的消费结构就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但事实上,人们的收入增长是不均衡的。过去15年来,我国收入最少的5%的人,其收入增长速度只有4%,而最富的5%的人收入增长速度则超过了10%。

穷人的收入增长缓慢,20%的食品类价格上升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可以说是灾难性的。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制订有自己的“国家贫困标准”,多数发展中国家将其“国家贫困标准(贫困线)”定在每人每天消费1美元与2美元之间。

那么,我国现阶段还有多少因CPI上涨而使得生活更加窘迫的“穷人”呢?按每天消费1美元的极度贫困线为标准,2004年,中国赤贫人口有2亿,占全国人口比例的15%。中国2004年的购买力平价1美元相当于3.6元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中国有2亿人平均每天实际消费水平不足3.6元人民币。

2007年,中国消费支出占GDP的35%,为全球最低。在GDP年年上涨的同时,在利润总额和国家财政收入年年增加的同时,家庭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却减少了。1990年至2005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下降了12%。

CPI涨幅7%对我们这些尚可不必为吃饭发愁的工薪阶层来说意味着什么?假如你去年一个月的生活费用支出是1000元,今年你如果想保持与去年同样的生活水平,每个月就要多付出70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