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冬天来了,你准备好过冬的粮食了吗
2008年,给我们心底打下的印记可用“触目惊心”这四个字来形容:物价指数节节上升,可股票指数却跌得惨不忍睹;人民币升值了,可后脚跟来了通货膨胀;GDP在上涨,可CPI也在涨;房价高得吓死人,可中小企业却普遍面临生存危机……中国的经济怎么了?2008年的确是困难的一年,雪灾、地震、次贷危机……天灾人祸联袂而至,中国经济连续5年两位数的增长还能继续吗?山雨欲来风满楼,所有的这些是否真的是衰退即将来到我们身边的征兆?
第一节 衰退和停滞并非危言耸听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国的经济可说是白手起家,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了今天。红军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走了两万五千里,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而我们经济上的长征,则持续了整整28年!
1979年至2006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8%。2006年,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09407亿元人民币,按照汇率折算,经济总量列世界第4位;
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量达1.7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3位;
2006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累计总额达6918亿美元,成为外商直接投资最大目的国之一。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了13%,使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的领跑者。
2007年,中国经济开始出现过热现象,房价、股价、物价都在飞涨。2007年5月,CPI突破3%的目标线,并连续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2007年6月全国居民价格消费指数(CPI)同比上涨4.4%;7月5.6%;8月6.5%;9月6.2%……由此有学者认为中国已经进入通货膨胀时代,呼吁政府和企业为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做好准备。
2008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今年将会是困难的一年,难在内外部不确定性太多,决策比较困难”。
半年的时光一晃而逝,这些预言似乎正成为现实:物价指数节节上升,可股票指数却跌得惨不忍睹;人民币升值了,可后脚跟来了通货膨胀;GDP在上涨,可CPI也在涨;房价高得吓死人,可中小企业却普遍面临生存危机……
中国的经济怎么了?我们真的将要面临衰退、面临危机吗?2008年的确是困难的一年,雪灾、地震、次贷危机……天灾人祸联袂而至,中国经济连续5年两位数的增长还能继续吗?山雨欲来风满楼,所有的这些是否真的是衰退即将来到我们身边的征兆?
为什么一个国家的经济无法永远保持高速发展呢?经济学家们经常将宏观经济比喻成驾驶汽车,你无法一直保持着最高速度不间断地在路上行驶,必须要不时停下来给汽车加油、检查轮胎、更换零件、排除可能发生的故障,行驶的时候也要时刻根据路况调整车速,这样才能安全到达目的地。另外,要想跑得比别人快,硬件质量和驾驶水平缺一不可,你不能指望舒马赫开着夏利跑出F1的速度;如果你不是专业车手,给你辆F1你也没法在比赛中获得名次,弄不好还得搭上小命。
那么,让我们看看中国这辆“赛车”的行驶情况吧:
1993年,经过了三年的经济低谷,中国经济开始迅速升温,集资热、股市热、楼市热,热浪滔天。海南房价炒得沸沸扬扬、全民炒股炒得兴高采烈,通货膨胀率超过20%,于是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使热过头的经济逐渐冷却下来。
1996年,我国政府成功抑制了经济过热的现象,中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不料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整个亚洲,1998年国内又遭遇百年难遇的洪水,于是物价指数下跌,通货紧缩,中国经济开始走入又一个低潮。从1997年开始,国家发行国债,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鼓励消费,以刺激经济发展。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一直持续到2002?年,中国经济摆脱了衰退,开始高速增长。连续五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都保持在10%以上,中国进出口总额从8500亿美元增加到2.17万亿美元。
看起来,最近15年,“中国号”这辆赛车跑得还不错,单就发展速度来看,夏利跑出了奔驰的速度。但是,这种高速的背后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环境破坏、资源枯竭、腐败现象、失业率上升……经济高速发展之下,各种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
为此,有不少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奇迹”的持久性表示怀疑。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劳伦斯·克莱茵问道:“中国经济在19年中的惊人表现还能再持续10年、20年或30年吗?”
在继续高增长1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面临着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未来1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中国能否继续创造经济奇迹?
你也许觉得上面所说的都是国家大事,是宏观经济,是政府应该考虑的,似乎和我们这样的普通百姓很遥远,你也许更想听听买基金还是炒股票、买外汇还是炒黄金、大盘什么时候涨、房价什么时候跌……这样一类微观经济的问题。但是,宏观经济就是所有微观经济的叠加,不懂得一点宏观经济的知识,你永远不明白房价为什么涨,股票为什么跌;也更搞不清为什么人民币升值,钱反倒不经花了。
第二节 左右经济的两只手
宏观经济过热,就像是车速太快,发动机过热,需要适当减速降温,不然的话就要出问题。这时,需求大于供给,产品供不应求,于是导致价格上升,产品价格上升导致企业利润增加,利润增加又吸引大量投资,大量投资进入市场,则引起通货膨胀,人们不愿持有货币,而希望持有不动产、有价证券等可以保值的产品。
当宏观经济“冷”的时候,供给大于需求,产品过剩,价格下降,利润降低,投资减少,市场上资金不足,从而引起通货紧缩,人们会将不动产、有价证券等卖出,希望持有货币。
这就是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他认为,任何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都不会是为了促进社会利益,每一个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如何实现自己的利益,每一个人都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去做事的。当所有的人都这样做的时候,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引导着,推动经济的发展,其结果反而比有目的地促进社会利益的效果要好得多。
1929年,西方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所有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陷入了经济大萧条之中,“看不见的手”失去了作用,工厂关门、企业倒闭、银行破产、股票变成了废纸,亚当·斯密所设想的那种理想经济模式被打破了。这时,又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横空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