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10:以敬业精神提高工作效率
敬业精神一直是企业保持活力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被称为企业的"发动机燃料"。不论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刚刚诞生时期的家庭作坊式企业,还是在现当代的大型跨国企业,敬业精神一直都是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在竞争极为激烈的市场中,企业能否从重重包围中突围而出,就看企业是否拥有强大的竞争力,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比拼,比的就是企业的敬业精神。
提升企业敬业精神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企业的高度敬业精神源=愿意+绩效,有多少的付出就有多少的回报,企业的高度敬业精神不应该仅仅是一句空话。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生产条件不是先进的生产设备,也不是强大的研发技术,更不是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员工,而是决定企业生死的生产态度。换句话说,一家企业有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人数众多的员工,但是整个企业没有认真执着的态度,它注定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企业,因为这样的企业从一诞生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如行尸走肉一般诞生,又如行尸走肉一般死亡。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只有企业有了认真执着的态度,员工们在工作中才会愿意付出,愿意为企业付出自己的努力与汗水,而这样的员工往往会给企业带来高效益的回报,因为他们的工作大多是绩效很高的工作,是价值很高的工作。所以说,企业的高度敬业精神源=愿意+绩效。
第二,企业的高度敬业一直都和钱有关系,让员工们都能够"安身"才能够"乐业",而"乐业"的特征就是敬业。
很多企业管理者将企业看作是自己的财富,自己用来谋取高额利润的工具。他们的认识没有错,但是他们的认识太过于片面,因为不论多大的企业从来都不是属于任何一个人的,即便是企业老板,那也只是在法律上拥有一个企业--不论老板还是员工,他们都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本身是有生命力的社会组织。正是企业管理者将企业看作自己的私人财富,导致很多企业一直都无法取得较快的发展,因为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员工本质上也是隶属于企业的,企业就是员工们的真正归宿。如果企业管理者单纯地将企业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员工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就会激化。出于人性自私的原因,很多企业管理者都会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员工的使用成本就成为了企业管理者们缩减的对象,这就直接导致企业管理者尽可能地去压榨员工的价值--低薪水、低福利。同理,当企业管理者在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员工也会去追求他们利益的最大化,那么以最少的精力去赚到更高的薪水就成为员工们的追求,因此只要付出的精力能够达到企业管理者制定的报酬标准,员工们就不会再多付出一点点。更为严重的是,员工在这样的企业里面总是没有安全感,总是想跳槽,无法"安身"。让员工无法"安身"的企业自然不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员工在工作中自然也就不会感到快乐,工作在员工眼里就成为一份机械重复的"应付"之差事,那么"乐业"根本就谈不上,而相应的敬业精神自然也只是一个口号。
第三,企业的高度敬业精神来自于尊重,有尊严感的员工更敬业。
现代企业的功效已经完全改变了,它除了为资本投资者谋求利益之外,更兼有服务社会的功能。因此有管理学者形象地将企业形容为"小社会"。当企业具有了社会功能之时,企业管理上的阶梯性只代表企业职务和企业分工上的不同,其他都应该像现代社会所提倡的"一切公平"一样,即不论是董事长还是普通工人,他们只有企业职务和企业分工上的不同,根本属性都是一致的,都是企业的组成部分。所以,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一定要给予员工应有的尊重--尊重员工的人格,尊重员工的劳动价值。不歧视员工才能够让员工更努力地工作,心甘情愿地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的企业才能够培育出企业的敬业精神。此外,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分析,一个人只有在自己得到认可与尊重的情况下才会乐于干某事,才会在工作中更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