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从童真到本真(3)

奈斯比特一个上了岁数的外国人,阅读中国复杂的变化会很吃力,但却有信心发现中国大趋势,因为他有一双"童真的眼睛"。同样,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拥有一双"童真的眼睛",才能把握住一刻接一刻的企业真实。只要我们静心,与企业家进行年深月久的晤对,对企业史进行冷静全然的觉察,不受干扰地觉知企业的真问题和可能的出路,就可以获得更多有关企业和企业家的知识与景象。

王育琨2008年4月9日

开篇发现一流企业的本真

开篇:发现一流企业的本真

财富、知识、人脉的富有,会束缚一个人的创造力。而唯有那些能够"保持饥饿、保持愚蠢"的企业人,才可逃脱那难以避免的不智与下沉。

商业史不可思议。本来,资金、知识、勤劳、聪明、人脉是创业的基础性条件,可是纵览创业史,那些成功创业的人士,他们多数起步时既没有多少钱,没有名牌高校学历,也没有多少人脉资源,甚至也缺乏超常的能力;本来,企业积累的资本、人才、软件、硬件是一个企业继续创造辉煌的基础,可是纵览企业史,那些积累丰厚的企业却日渐式微,那些原本无中生有的小企业却朝气蓬勃。

那些通常被理解成基础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助推更大的成功?那些看上去式微的小人物和小企业,为什么能够创造奇迹?而那些有资源、有人才、有实力的公司为什么却偏偏容易掉进"成功的陷阱"?那些征服世界的一流公司又如何跨越陷阱创造辉煌?

企业运作中的真问题,不可能通过理论或逻辑推演得出答案。而唯有设身处地以企业人的身份觉知企业中的问题,如其所是地透视企业家所遇到的诱惑、机遇和挑战,才有可能得出有价值的判断和认知。

这些企业运作中的真问题,不可能通过理论或逻辑推演得出答案。已知的东西过于强大,会窒息人自由的思维,难以激发创造。而唯有设身处地以企业人的身份觉知企业中的问题,如其所是地透视企业家所遇到的诱惑、机遇和挑战,才有可能得出有价值的判断和认知。

"成功的陷阱"

企业家从零开始奋斗的时候,他们有目标、有主张、有信念,而且他们大多数是业务或技术专家--不是专家就没有办法把企业凝聚在一起。可是当企业规模上来以后,专业成了他们的奢望,他们的时间开始被"更重要的事情"占据了。他们意识到要有所转变,意识到不能再延续以前的行为方式了,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以致不得不屈从于惯性的支配。

成功带来了财富和权力,却同时也把他们推向了陌生的、烦人的、无意义的"形式虚耗",比如宴会、论坛、采访、评比等等。企业成功后,有些人被闪光灯簇拥着,渐渐向着明星化的方向发展了。殊不知,在闪光灯的闪烁中,他已经沦为没有根的浮萍,脱离了自己的专业,跌进了"成功的陷阱"。

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新近也跌进了"成功的陷阱"。这家有着85年历史的投行,一年前每股价格还在170美元,在2008年3月17日,这个华尔街不可一世的强人,却在美联储的督导下不得不跟摩根大通签下2美元一股的屈辱性收购协议。须知,3月14日收盘时,贝尔斯登的每股收盘价格还达到30美元,市值在35?5亿美元。单是贝尔斯登总部大楼物业估值就高达12亿美元左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