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爱心(11)

炎炎夏日的清晨,母亲给毛泽东兄弟们端出了早饭,门口却传来女人和孩子的啼哭声。时值夏荒,家中已揭不开锅的毛乾吉兄弟跟着嫂嫂讨米到上屋场了。母亲和毛泽东什么也没说,把自己吃的早饭全给了他们。有一回,母亲让毛泽东挑两箩筐白米给私熟先生送去。可不到一会儿,儿子挑着空箩筐就打回转了。儿子告诉母亲,路上遇到本家毛承夫妇吵架,承七家已断粮,承七娘只好带着女儿上外村讨米,可承七是条硬汉,骂婆娘丢了他的脸面。于是,毛泽东将两箩白米挑进了承七家。母亲听罢,忙手忙脚又装好两箩筐米,让毛泽东越紧去私熟,叮咛一句:“莫让爹看看。”就这一瞬间,母与子极相像的黑眼睛里流露的是会心的默契。

毛泽东刚读私塾时,午间自带饭菜。他的同学黑皮伢子家里穷,能读书已经不易,午间只有饿一顿。毛泽东拉着他,将午饭两人平分。等到傍晚放学后,饥饿的毛泽东立马奔到厨房要吃饭。母亲看在眼里,第二天给他换上特大的碗,但毛泽东回到家饥饿之状依然如昨日。母亲不禁追问起来,他说出了原委。母亲疼爱地说:伢子,你不该瞒着我。以后,母亲每天都给儿子准备好两份饭,这事自然是瞒着父亲的,母亲俩早早地结下了牢固的“同盟”呢。

少年时的毛泽东,还做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秋收晒谷时突遇暴风雨,竟冲向佃户邻居家的晒场帮忙,事后,父暴跳如雷,骂他吃里扒外,他却理直气壮的回答:“人家是佃户,我们是自己的田,人家损失一点就没法过,我们是自家的谷子,损失一点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这都是他的母亲那对穷人的爱心,给了他潜移默化的教育。

改变孩子的冷漠态度,给父母们提一下几点建议:

一、带领孩子到生活中去感受“热心”的暖流

书画家为拯救灾民的义卖书画活动;社会各界为“希望工程”的捐助活动;为美化校园、每人献上一盆花的活动。父母应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孩子去感受这些活动。

二、强化孩子的“热心”行为

当孩子扶起倒在地上的自行车,当孩子给上坡的三轮车助上一把力,当孩子把自己的新书送给贫困地区的友伴,当孩子为正在口渴的奶奶送上一杯茶……当孩子出现这些“热心”行为的时候,爸爸妈妈应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在强化孩子热心行为的同时,就抑制了“冷漠”心态的生长。

三、最重要的是训练孩子的“同理心”

所谓同理心,是指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体验情感。亦即能设身处地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例如,可以开展“假如我是……”的角色换位活动,使孩子理解、体验假想角色的内心感受,改变原来的冷漠态度。一位下岗职工的孩子正是通过“假如我是下岗的妈妈”的角色换位活动,体验到妈妈的烦恼,认识到妈妈的不容易,从此改变了原来的做法,与妈妈的心贴得更近了、更亲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