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场小学——学习能力培养阶段(4)

场景十三

排演课本剧

孩子:

来到四年级,我们可以参加更多的课外活动了。小学生活已经过了一半,我也感觉自己是个大孩子了,可以自己决定一些事情了。恰巧,我们班换了一位年轻的孟老师。孟老师刚刚大学毕业就来到我班担任班主任。她有一双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使她脸庞的轮廓更加清晰。

她是一个很现代的老师,我并不是说她的穿戴很现代,而是她管理学生的思想很现代。她并不是强迫我们一味地死抠书本,而是建议我们在学习之余多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这样的教育思想正合我意,也促使我在这一年中参加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活动。真是天时地利人和!

刚开学不久,学校组织了一次课本剧表演比赛。这正是一次展示集体智慧与合作精神的活动,我们班当然不能放过这个好机会。孟老师为我们选了题材,是“半夜鸡叫”。然后,又精心选择了演员。为了达到更好的喜剧效果,孟老师选择了一名男生扮演周扒皮的妻子——地主婆。我则被选定担当旁白。

刚开始排练时,由于我们根本没有表演经验,排练进展很慢,而且总是笑场。孟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后,亲自指导我们排练。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的语气、声调,站台的位置、服装的选择,几乎表演的方方面面她都能考虑得非常仔细。

经过半个多月的精心准备,我们的作品终于被搬上了舞台。表演结束后,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我们的演出成功了!

孟老师不仅会导演,她自己也曾经学过舞蹈。在一次艺术节上,她编排了一个舞蹈,并和我们同台演出。

在教学方面,她做得也毫不逊色。我觉得受益最大的,就是每天教我们一首唐诗。早自习一开始,她就将前一天准备的唐诗讲授给我们,讲解诗的含义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她选择的每一首唐诗我都很喜欢,并能流利地背诵。一点一滴的积累,便汇聚成了江河。时至今日,我还能清楚地记得那些诗,甚至她讲解时的情景都非常深刻。这些诗我现在也经常使用,这使我节省了很多时间与精力,去背诵更多的诗词,比别人领先了一大步。

在老师的带动下,我开始更加积极地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学校的鼓号队要招收队员,我报名参加了。大概由于我的个子比较高,被安排打大鼓。打鼓基本不需要技巧,只要有节奏感就能打好。只是背着沉重的大鼓让我很头疼,每次背上它,总有一种穿上“背背佳”的感觉。

鼓号队的活动次数很频繁,几乎每周都有活动。遇到有领导来参观访问,我们都要列队欢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就是在中山广场的一次大型鼓乐表演,可谓鼓乐齐鸣、歌声震天、气势恢弘、场面壮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