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胜靠德

他姓牛,但喜欢速度,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只用4年就使企业从行业千名之外跨进乳业三强;2003年,他敏锐地捕捉到航天商机;同年,他从大草原登上APEC国际舞台。2005年初,他又传出新闻:“把全部股份捐出,成立‘老牛基金会’。”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这是常挂在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嘴边的话,因为“德”是制服人心的最佳利器。“想赢两三个回合,赢三年五年,有点智商就行;要想一辈子赢,没有‘德商’绝对不行。”

当初牛根生被迫离开伊利,卖掉伊利股票成立蒙牛时,原来跟随牛根生的兄弟便一起投奔到了牛根生的麾下。

牛根生在和林格尔竖起的蒙牛大旗之所以有这样的号召力,这与牛根生的“德商”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

在伊利工作期间,因为业绩突出,公司曾奖励牛根生一笔钱,让他买一部好车,而他却用这笔钱买了四辆面包车,此举使得其直接部下一人有了一部车。

据接近牛根生的人介绍,当时牛根生还曾将自己的108万元年薪分给了大家。

2000年,和林格尔政府奖励牛根生一台凌志车,价值104万,而当时比牛根生大八岁的副董事长的奖励是一辆捷达车。但是,此时的牛根生并没有打算享受这豪华轿车,而是提出了与这位副董事长换车。

换车之后,牛根生的女儿很不理解父亲的作为,在很长时间内都用一种怀疑的口吻问牛根生:“这个车是不是真的给了邓大爷?”

这正是牛根生所追求的“德”,牛根生想通过这样的行为来向人们传递出一个信息,“牛根生做企业不是为了个人赚钱和享乐。”

据牛根生介绍,在物质方面,自己的各项条件都要比身边的副手差。“我们有两位副总坐的都是奔驰350,我的副董事长坐的是菱志430,雷副总坐的是沃尔沃,而我是一辆小排量的奥迪。”

2005年1月12日,牛根生再次将自己的“德商”发挥到了极致,宣布将其个人所得股息的51%捐给“老牛基金会”,49%留作个人支配。在他百年之后,将其所持股份全部捐给“老牛基金会”。这部分股份的表决权授予其后任的集团董事长,家人不能继承其股权,每人只可领取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月生活费。

对此,有记者问牛根生,在很多人希望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占为己有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将原本就属于自己的财富散尽,难道你的理想就是要建立一个乌托邦吗?

牛根生的答案仍是那老套的四个字:大胜靠德。

古人云:知人者智,如果对自己缺乏真正的了解,那是很危险的。自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达到明的程度更不容易。仅仅知道自己姓甚名谁,学历如何,有多少财富,是永远不够的,必须看到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与竞争对手的差距,特别是在未来竞争中自己的地位如何。

德即道德、德行。细化起来,各行各业都有其道德遵循。德是一种境界,德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力量,是一种震慑邪恶、净化环境,提升思维,积累学业财源的动力,德能使自己内功强劲,无往而不胜。

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约翰·史密斯就曾指出,在全球化条件下,任何公司都处在世人的注视之下,全球化条件下的大公司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以诚为本。坚守信念,言出必行。

杰克·韦尔奇说过:“我并没有把企业利润放在首位,却总是能够赢得非凡的利润。这说明诚信是品牌和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在客户经济时代,诚信是链主,以诚信面对客户、服务客户,这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可口可乐公司的老板为何敢放言“即使工厂一夜之间烧光,我马上就能恢复生产。”那是因为这一品牌有长久积累起来的信誉。

北京同仁堂药店为何能历经300年而不倒?挂在它门前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对联就是答案。

做企业如此,我们做人何尝不是如此?

中国有句古话,叫“一分基地,一分功德”,凡成就大事者,也必有其高尚的道德修养。德是一种觉悟,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境界,那么只要你具备了一定的修养高度,懂得吃亏是福,懂得童叟无欺,懂得诚信取利的奥妙,你就决不会为富不仁。

用现在的概念说,你要积极从事光彩事业,以义制利,通过高尚的修养,以人人尊敬、人人信赖的仁爱和信义去取得广泛的支持和宏大的业绩,这样的事业才会基业长青。

让我们一起来呼唤诚信的归来,道德的重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