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巨石怎样激起世界之浪

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在不断地认识西方,但对西方而言,中国依然是一个古老的、不清晰的、一再被误读的国度,而其被误读的程度远远超出中国人的想象。

当中国人不仅能够说出美国总统的名字,还能说出北美票房榜排序和纳斯达克行情时,绝大多数美国人只知道毛泽东、姚明,他们对中国知之甚少,只知道那是一个人口众多、充满神秘的东方古国。大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并不比10年前或者100年前多多少。而这种认识,也许比不被认识还糟糕。

20世纪最后的10年,西方的舞台上开始有了东方的面孔,有着细长眼睛的吕燕走上巴黎的T型台,穿长衫的周润发在好莱坞电影里讲着风趣的台词,西方传统的审美视点与不自信的中国在做着不平等的交流。

中国第五代导演一些早期的成名之作,加深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误会,在他们的电影中中国人依然是麻木的、善良的、受到压抑的形象。

所以现在,很多德国人认为中国人还是头扎着大辫子,身穿长袍马褂;很多美国人认为中国人都是面黄肌瘦的东亚病夫,或是常常“妖魔化”的丑陋中国;很多俄国人认为中国的产品都是假冒伪劣商品……

因此,当联想集团斥资17 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时,它对于国际社会的震撼力远远高于它的商业价值。并购宣布后,一位IBM的员工对《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说,他从来没有想象过这样的事情会发生,一家中国企业兼并了IBM。

2004年12月8日,联想正式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

(新华社摄影部 供稿)

国际一些主流媒体在报道该新闻的同时,将目光齐聚中国公司的海外扩张战略,并认为中国企业正在登上世界舞台。总部位于美国的司达盛全球咨询公司总裁唐纳德·斯特拉斯汉姆说,中国正在迅速成为国际并购者,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仅仅是开始而已。

是的,中国在世界颇带偏见的眼光里悄然崛起,我们早已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无须向他们辩解,只须用我们的行动向世界宣告:你们需要重新认识中国,世界需要重新认识中国!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投资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水域的石油和天然气业务;

山东兖州煤业投资了一家位于澳大利亚的煤矿公司;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投资了澳大利亚的一家铁矿;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投资了一家澳大利亚的发电公司。

法新社的报道称:除在非洲、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收购外,中国已在海外58个石油和天然气项目中进行了近百亿美元的投资。

《华盛顿时报》指出:尚不具备复杂技术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己。

中国的家电企业海尔,已经把自己的工厂设到了美国,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到销售,全部本地化。

1999年4月30日,中国海尔集团开始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设其在北美的第一个家用电器生产基地。

“纽约的网、南卡的厂、洛杉矶的设计——海尔正在走进美国五大家电制造商”。这是美国家电业对海尔在美国成功地实施本土化战略生动形象的描述,即海尔在纽约建起了贸易公司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了在美国的销售网络;在南卡州建起了海尔家电生产厂,产品直接在本土销售;在洛杉矶的设计中心可根据美国市场的消费趋势进行设计,然后在南卡的工厂生产。

在南卡州,美国海尔人搞起了“OEC”管理(即海尔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管理法),美国海尔员工站在“6S大脚印”上进行优劣讲评——美国人接受了海尔的文化、海尔的管理理念。

美国海尔贸易公司总经理迈克尔说:“最伟大的成就将会属于海尔这个中国著名的品牌。它成功地将自己推介给了世界上最难进入的市场,将它这样定位是因为它在国内已经成为质量和创新的代名词。其他外国制造商已经进入这里,并希望通过价格来赢得市场份额。而我们努力用创新的、有完善服务的、有营销支持的产品来赢得市场。”

中国用自己的行动给世界带来震撼,世界也逐渐在这种震撼中开始改变自己对中国的看法。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媒体机构都开始以相当长的篇幅,用专题的形式集中深入地报道中国。比如英国广播电视公司、美国有线电视公司、美国《新闻周刊》等。美国《时代》周刊也以“中国新革命”为题,对中国的崛起进行了解读和深入报道。

中国人有一种强烈地把自己融入到世界大家庭中的愿望。而在这个中国认识世界的过程当中,世界也在渴望更多地了解和认识中国。

全球化经济下,中国经济的崛起不是“独善其身”,也难以做到“俏也不争春”。中国经济崛起的足迹注定是金庸笔下的凌波微步,是强手之林、暗礁险滩、急流飞瀑中的美妙前行。

最有活力的中国经济将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经济学家 厉以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