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魔鬼就在细节里--隐患治理(2)

54岁的老工人张保学称,他参与过很多地方的地铁建设,发现这里与别的地方不一样,在基坑里越往深挖,越发现全是稀泥,几乎没一块石头。

除了在地下的施工人员发现这些安全隐患外,地面上的行人也有预感。

一位出租司机就如此反映:"我很早就觉得这段路有问题了,果然出事了!"他告诉记者,出事之前,他开车路过这一路段时,总觉得地"抖得有些不同寻常","就好像开在一个空心的水泥管上面一样,而且这段路上安了很多减速带,有的地方还铺着钢板。"这名司机的话也被附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居民所证实,她说,事故发生以前,这一路段的路面曾经发现过裂缝,也有路面高低不平的情况发生。

发现如此多的事故隐患,为什么不整改? 

国家安监总局领导到来到现场,得知事故之前就存在事故隐患,随即痛批,为什么不事先采取措施解除隐患?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和上级部门汇报过,需要等待上级批示。"研究审批是另一方面的问题,发现有隐患,还要等待审批?当时就应该立即停工,马上查隐患、整改!"

隐患一再被发现,又一再被放过。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人想过,可以伸进去一只手的裂缝,会演变成吞噬轿车甚至大客车的大坑?掉进深渊的不仅是汽车,还是一个个工友和市民。估计,知道隐患的人想到过问题的严重性,但是,绝对不会想到问题如此严重,他们对事故是否会发生还抱有侥幸心理。要不然,这些隐患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放过。

你放过隐患,隐患不会放过你。这是事故给人们的血泪教训。

隐患治理是安全工作拖延不得的大事。发现隐患,当即就要采取行动。不能立即消除或者不能独立消除的,向上级报告是需要的,但不能坐等上级解决,很可能在等待的过程中事故就发生了,必须立即采取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然后才可以按程序解决根本问题。

隐患不除,安全难保。放过隐患,必有后患。

测验与思考

词语解释:

灰色企业

填空题:

事前百分之一的-,胜过事后百分之九十九的整改。

简答题: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的意思。

思考题:

请分析杭州地铁事故案例,说出事故原因以及对我们隐患治理的启示。

第二节 只要有可能,就让它变成不可能--扔掉不一定,消除不确定

为什么很多人明知道是隐患却不治理?主要是侥幸心理在作怪。

这种侥幸心理的产生,有其客观原因。

其一,是不一定。

安全工作中有一句谚语:有隐患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背后一定有隐患。告诫人们预防事故要从消除隐患做起。但就是这句话里的"不一定",给了一些人敷衍了事的理由,因为,"还不一定出事故呢?费那劲干吗?"

实际上,这句谚语只是相对真理,"有隐患不一定出事故"只是表面现象,只能说明是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观察到的结果。民间有句俗语,"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只要有隐患存在,触发条件一出现,必然会造成事故。有一个煤矿用的架线式机车,运行时多次出现火花,很多人都看到过,但谁也没在意。因为已经很多年都是如此,人们习惯了,都认为不会出事故,不再把它看成是隐患。但就在某一天,很不幸,会打火花的电机车遇上了达到爆炸界限的高浓度瓦斯,结果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了。

其二,是不确定。

隐患是还没有变成事故的不安全因素。这种不安全因素,什么时间,会以什么方式转化为事故,这是不确定的。我们说,放过隐患,必有后患。但这种后患是什么情形,是设备损坏,还是人员伤亡,危害有多大等等,在事故未发生之前,任何人都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现在不少企业提出口号:"隐患就是事故",但毕竟还不是事故,有些人就掉以轻心。

举世震惊的四川汶川大地震过去的不算太久,我想,我们应该记住"史上最牛校长"叶志平。记住了他,我们就会记住把隐患当作事故处理带来的好处。

读书导航